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质子为皇[重生]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221

分卷阅读221

    ,江氏杀夫,本就是这个时代不允许的事情,更何况,江氏所杀的,还是谢远和谢秋然的父亲。谢秋然甚么都不知道就罢了,但是,谢远甚么都知道。

江氏以为谢远会恨她看不起她,这才不肯见谢远。

“还有,娘子说,大郎被拘束了一辈子,将来还要一直坐在那个孤家寡人的位置上,定然也要被拘束半生。所以……大郎若是真的喜欢哪个人,那就接着喜欢罢。做不过,大郎已经有了子嗣,之后想在这等事情上自在些,也都随着大郎。她、她会大郎日日上香祈福的。”

谢远听罢,沉默了好一会,才道:“我的确知晓她做的事情,不过,我从未怪过她。为母则强,我此生都感激她所做的。否则……我与秋然之间,定然会生出嫌隙,兵戎相见。多亏了她,我们才依旧兄友弟恭,兄弟相亲,将来,亦会如此。我感激她都还来不及,从不曾怪她。姑姑帮我劝劝她,她没有做错,不必因此自责。”

谢远说的时候,没有看向小柳氏,而是看向小柳氏背后的没有关紧的门。

小柳氏捂着嘴,点着头,泪流不止。

谢远想了想,又道:“多谢她明白我的心。我虽早已认定了那个人,也决意将来无论面对多少艰难险阻,都会和那个人成亲,相伴一生。但是,我总也有疲惫怯懦的时候。谢谢她肯为我挂心,更谢谢她,愿意站在我们这一边。此生虽艰难,但有他相伴,有阿娘为我做的这些事情,我,知足了。”

说罢,后退三步,对着房门,三拜。

小柳氏早已让开,看着谢远的动作,泪水不止。

谢远拜过之后,又等了一会,才终于离开了。

小柳氏这才小心推开门进去,果然见江氏正倚在门上,泣不成声,捂着唇,不敢发出半点声音。

她那样的没用,可是,却有这样的好儿子。

人人求他英明神武,做个千古一帝,她从前也想着他做个人人称赞的好儿郎,继承敬王爵位。

可是现在,她只求他能顺心顺意,一世平安。

第124章

元熙二年二月,元熙帝谢远亲自御驾亲征,收服北地。

敬王死后,代替敬王谢玉衡谋逆的长子谢瑾然被诛,其余子嗣,牵连谋逆者,罪重者处死,罪轻者杖四十后流放边境,不曾参与谋逆之成年子嗣,圈禁信州,由信王照看。

其余敬王年幼子女,因不知者无罪,夺其爵位,后代子孙三代之内不能为官。

然因信王谢秋然与敬王妃江氏高义,大义灭亲,并两次主动上交藩地,故而敬王府江氏名下的嫡子嫡女,继续保留爵位和郡主、公主封号,不与前者同。

谢远是提前将消息转达给江氏的。

因此江氏听罢,便将谢寒尽、谢恭然、谢八娘和谢九娘都记在了她的名下,算作嫡子女,也因此不会像敬王的其他庶出子嗣那样,因敬王之故,须得受难。

谢恭然的生母小马氏,谢八娘和谢九娘的生母潋姨娘,知晓此事后,侍奉江氏更加用心。

——想想便知,若非是她们侍奉江氏用心,若非谢恭然一直和这位新皇亲近,谢八娘和谢九娘一直在江氏膝下孝顺江氏,那位新皇哪里会提前告知这些,保下她们的孩子?

二人自是没有机会见到新皇的,唯有更加用心侍奉江氏,并照料好信王府诸事,令江氏与信王在府中无忧。

至于死去的敬王……谢远神色复杂。

虽然敬王谋逆是真,然而其毕竟曾经在元朔帝名下立功无数,自其戍守北地,更是数年之间,一直将突厥守在北地之外,令大庆朝免收突厥之扰……

敬王功过皆有,且人已身死,因此谢远回到长安后,诸臣在朝堂上吵了整整三日,才吵出个结果来。

结果就是,保留敬王亲王爵位,封号不增不减,谥号……没有。

原本朝廷瞧着敬王乃是新皇生父,想要给其想个一般的谥号,结果新皇一摆手,诸臣便放弃了这件事情。

如此琐事暂且不提,新皇初初登基,就已经将北地收归朝廷,虽仍旧将北地一州给了信王,然信州之军权政权,俱都不在信王手中,如此信州仍旧乃是新皇的地方。

又有新皇对敬王子嗣的一番处置,看起来新皇颇为客气,然再仔细思量新皇令其子嗣三代之内不得入朝为官,无论男女,如此一来,更是真的将那几个参与谋逆的成丁男子或叛斩首,或叛杖刑后流放,显见是不给其丁点生路……

新皇对其异母兄弟尚且如此心狠手辣,那么,对更加远了一层的定王府子嗣,还有那根本挨不上边的前朝皇室,是不是会更加狠心?

如此一来,定王与前朝皇室那里暂且不提,朝中诸臣却是对着这位新皇的种种政令,更加认真听从,少有只因想谏言就谏言的胡乱行为了。

谢远不意收拾了北地,还能有这等好处,倒也不再收手,和六相一起,将在各地强行推行玉米等作物、严查盐引、渐次行科举一事、严查官员考核并推行每季一考等等政令……

其中不少政令使得朝臣心中担忧不已,可惜有了前头的事情,诸臣心知这位新皇足够心狠和强势,也根本不在意史官笔墨将他不顾名声杀了同父异母的兄弟的事情,更知晓这位新皇乃是马上皇帝,不但曾经战功赫赫,如今更是上马提枪就能奔去战场……

其枪下亡魂,不知几许。

如此情形下,诸臣也就更加老实,纵然有不悦,却也须要捏着鼻子去做事。

尤其,他们发现,虽然天下还未完全安定,但是,这位新皇已然对朝中那些贪官污吏开始下手,并将盐引之令进一步细化,使得盐税能尽数落得朝廷手中……如此种种之下,诸臣无论心中如何做想,暂时都老实了下来。

谢远与六相心中稍安,然而严查贪官污吏一事,却要再查的严苛一些,谢远为此请六相从朝中择出三位清廉公正的能臣,决意令这三人作为钦差,在朝中各地进行严查,并监督玉米番薯等作物耕种情形。

其他的不提,若是依照孤鸿子所言,天灾将至,那么,除了使得百姓有玉米等有强悍生命力的作物种下外,就是使得各地官员不得贪污太过,朝中发下的救济粮食,也不得被替换,如此一来,提前严查百官,也是必须的事情了。

谢远的这些政令是在他回朝的二月份依次发出的。

各种玉米等种子则是提前早已发放被种下。

大庆朝严查官员的官吏和三名钦差依次离开长安城后,已经到了元熙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