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群穿宋朝]苍穹之耀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290

分卷阅读290

    还在艰难恢复的粮食种植业,还要应对高昂的军费和四面楚歌的战事,如果不是因为克烈部派兵支持,恐怕根本活不到现在。

可金蒙本身都有悠久的战猎渊源,无论是悍勇程度还是在用兵的诡诈熟练上,都确实更胜一筹。

宋国因主和派称霸朝堂几十年,萎靡不振了太久,如今占胜势更是天时地利人和。

可虽然有胜势,不代表这千里江山能在一夕之间夺回来。

不同的军队在反复拉扯试探,真正能靠一战就解决问题的是少之又少。

军费在不断上升,而且如何能供给足够多的食物去前线也让人颇为头疼。

赵构已经想法子让户部多征赋税了,他甚至拨了好大一部分临国投资给商部用于工业扶持的资金来填补军费,可现在要命的事情来了——

临国开始收紧对宋国商品的进口,施加起越来越高的关税。

在刻不容缓的战争面前,这绝对不是个小事情,也不是个好消息。

临国全面提升对多个商品的关税,直接造成了宋国的大量商品在临国卖不出去,关税高了价格自然会高,谁会选择这样性价比低的东西,又不是傻子。

可是临国这样不讲道理的提升关税——虽然他们找了许多冠冕堂皇的理由,而且把自己说的非常惨,可赵构根本不关心他们那边到底是发水灾还是闹瘟疫了。

他只关心自己这边的商业税收该怎么办。

近四成到六成的商品外流受阻,去往日本朝鲜的货物又受地势和距离影响,一来一回都要小半年,现在国库眼瞅着一天比一天垮!

赵构急的胡子都白了,喝茶的时候因为儿子放杯子声音太响还劈头盖脸一通训斥,脾气已经绷到了极点。

临国是爷,打架凶讲道理也能胡搅蛮缠,就干起这种事来也是合乎所有协定和规矩的。

可临国讲道理,他宋国的千军万马谁来养活?!!

这国库周转不灵,各处都张着嘴要钱,他把自己皇宫里的家底全都掏出来不成?!

还活不活了?!!

丞相汤思退为此事思想与人商讨盘算了许久,此刻见皇上茶饭不思,只悄悄求见。

“你有什么话跟朕说?”赵构现在看都懒得看他一眼:“你能给朕变出钱来?!”

“官家,这钱,微臣是变不出来。”汤思退笑的颇为恭敬。

“但是微臣前些日子学了个新词,叫国债。”

第140章税权

汤思退自然不是刚学到这个词。

他这两年里或被动或主动学习到的东西,已经完全超脱过去几十年的旧有认知了。

如今临国那边不知为何刻意抬高关税,却恰好顺了他们茗秋诗社的愿。

自陆尚书借着这个诗社开始传阅讨论□□之后,事情就好办了许多。

汤思退从前是皇帝面前最忠心耿耿,也最会逢迎圣意的丞相。

当年临国没有从天而降,人们的重点还是金宋对峙时,几乎所有的明眼人都在呼吁加强边防,提防金国的再次入侵。

那些个清醒的文官武官都明白即将会发生什么,一个个都在忌惮着完颜亮当时的狼子野心。

可汤思退就看得见赵构想要什么,从头到尾站死了求和派,皇上不介意金国迁都他就长篇大论为皇上辩护,做足了帝王的鹰犬。

汤思退不关心国家的存亡,一味的投机帝心,说白了还是为了他自己。

金国如果真的打进来了,那自然所有人要死一起死,管他求和派还是主战派都逃不了。

可如果没有打进来,显然自己就是利益既得者,这是个包赚不赔的买卖啊。

这样的人,道德观念弱,家国观念轻,虽然平时满口忠君忠国,其实最在乎的永远是自己的利益。

当初他为了表鉴忠心,投了大把银子进绍兴制造,原本是想砸钱博帝王一笑,好保自己后三十年荣华富贵,可没想到的是,他砸了这一大把一大把的银子,最后反而又被这些银子给砸了回来——

而且还被反砸的头晕眼花的。

那些钱投进工业区,他原本没想着能捞回来多少,做这些只是为了在金宋开战之际保住自己的丞相之位,免得被某些从前属于主战派的人给钻了空子。

可他怎么也想不到,这钱生钱的速度简直比老鼠还要恐怖,砸十两生百两,砸百两还千两出来!

那姓云的女商人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如今云祈已经是绍兴制造的二把手,在处理工商业投资方面游刃有余,虽然是一介弱女子,可根本没有人敢动她——

动了她,等于动了大把人寄存在她这代为打理的银子,等于动了半个朝廷的财神爷!

汤思退的贪欲从来没有被勾的这么彻底。

他原本已经很有钱了,平日里买买古玩字画,或者弄些个南珠珊瑚之类的东西赏玩,自以为已经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某些用度恐怕比皇帝还要奢靡。

可他接触到越多临国的事物,感受到数不胜数的各种新奇玩物时,才觉得自己一无所有。

他也想拥有那样万能的无马之车,想要睡在冷热可以随意控制的房子里,更想弄几块影墙回自己府邸里,抱着美妾仔细赏玩。

可是某些东西是买不到的,就像宋国努力了好几年都搞不明白那轰平山头的大炮到底怎么造出来的一样。

“国债……”赵构全然不知这看似忠厚老实的丞相已经换了墙头,茫然道:“是怎么个意思?”

“陛下,如今虽然这国库里是紧的很,但您想想这十里八方的商户和官臣,有多少人借着这三州工业区兴起的东风发了一笔横财啊。”汤思退相当擅长在这档子事上左右哄劝,不然诗社里的重臣也不会越来越多:“您管他们借一些,就说这是国债,等讨伐完金国之后再还给人家就是了。”

赵构听得一头雾水,只皱眉道:“朕管那些官商要钱?借钱?”

“哪能让您费力劳神出去借呢,”汤思退耐心道:“自然是用这朝廷的名义来借债,先应这军费的燃眉之急,回头还他们就是了。”

“借——汤丞相,你是黄水喝多烧了脑子不成?!”赵构反笑道:“这借了,他们怎么信朕就还的上?再说了,朕如何还的了?”

赵构猛的一起身,语气已经微微的有些不耐烦了:“这些商人向来是逐利之物,未必肯信朕会还钱,更不一定会借给朕。”

他虽然是帝王,却也能懂这些个凡夫俗子的脑子里都会盘算些什么。

如果商人们借了一大笔钱给朝廷,等到了还钱的日子朝廷耍赖,那些商人断然不可能起来造反,朝廷无限期的拖延还款时间,或者是想些冠冕堂皇的由头直接吞了钱不还都是极有可能的。

汤丞相的这个想法,当真是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