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群穿宋朝]苍穹之耀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184

分卷阅读184

    火种带到了人间,却因此要被铁索链条缚在岩石之上,被秃鹫苍鹰日夜啄食肝脏。

辛弃疾当时听完这个来自欧罗巴的传说,一脸的诧异和不解:“为什么带来火光却是罪过呢?”

“你们文明里的神农尝百草,不也是这样的吗。”赵青玉搅着咖啡上的奶泡,反问道:“神农将百草尝尽,最后因为断肠草丢了性命,这也是代价啊。”

“我不明白。”

“再比方说,真实发生过的事情——”赵青玉笑了起来:“以前有个叫布鲁诺的科学家,他批判哲学和神学,宣传世界的中心是太阳而不是地球,最后被烧死在了罗马鲜花广场。”

辛弃疾隐约听出来了什么,低声道:“你在提醒我,回了宋国以后,也不要贸然地把火种传出去?”

“人们不一定愿意了解真相。”赵青玉指了指他书包里那一摞子现代教材,语气轻松而平淡:“你所要发出的声音,你所忧惧的问题,如果会让他们感觉到自己被嘲讽和威胁了的话,那真相就是无足轻重的了。”

哪怕太阳确实就是世界的中心,哪怕地球是圆的,那也已经不重要了。

“我跟柳叔打过赌,猜你回去以后会不会被当成异端给烧死,毕竟你知道的东西对于他们而言……实在是太多了。”赵青玉捧着下巴道:“瞥见了天火,就把它藏在心里,不要贸然地掏出来,急切地想要照亮世人。”

“他们极有可能认为,自己并不需要这些。”

这就是辛弃疾平平安安活到现在了的根本原因。

宋国虽然不至于戏剧性到抓只苍鹰去啄他的肺腑,可如果自己被打为临国来的叛贼,后果也好不到哪里去。

辛弃疾埋首于案牍之中,从早到晚都在参与临国资料的编录工作,间或要接受各路官僚的审问和质疑,晚上还要回去陆府写道德文章。

与其说是逆来顺受,诸事都颇好商量,倒不如说是在隐忍着观察着这一切。

幼安,你到底想要的是什么?

你想怎样来报答这个国家?

战争结束以后,地图被重新分割,临国的版图自然又扩张了不少。

三国和议的事情自然没有被放下,连铁棘战车的订单都照样如从前一般执行——攻打西夏的事情被推到了九月,临国依旧不出钱也不出力,却在隐约地把刀架在他们脖子上逼着他们去相争。

在这些事情的基础上,又添了一个沂州和议。

沂州和议的内容,对于金宋而言确实有些串味了。

在绍兴协议之中,金是君,宋是臣,当年的规矩本来是赵构应该给金国皇帝行跪拜礼,只是秦桧以孝期为理由给挡掉了。

可在沂州和议之中,柳恣表示对这种伦理哏不太感兴趣,表示三国从此平起平坐,不要再纠结谁比谁高了。

临国甚至不要金宋的岁币进贡,只吩咐在后续的外交工作中修订清晰三国的商贸等领域的具体条例,连占便宜的兴趣都没有。

眼下的临国,占了富产磷矿的海州,霸了岩盐资源丰富、坡缕缟石数不胜数的楚州,还拿下了金刚石储量极高、铁矿可采面积达十平方公里的沂州,别说跟金宋闹着玩,就是专心推动工业革命,把目标放在造飞机造卫星上都没有问题了。

这些事情在临国内部自然都可以自圆其说,但同时也在进一步的激发宋金两国的不安和恐慌。

别说铁棘之车了,就之前拿来守城的炮车,随便拿三辆出来都能一个城池一个城池的轰过去——临国为什么这么好讲话,而且根本没有继续打得意思?

他们是有什么把柄或者弱点,所以才一直不扩张吗。

陆游在沂州和议之后,虽然没注意到皇上怀里又多了个新东西,却能够明显地嗅出临国的不安分出来。

如今掐不死这苗头,未来只会更难做。

他想来想去,最终还是把目光放到了辛弃疾的身上。

一定要找到制胜的办法。

也一定要毁掉临国。

辛弃疾再次被带到了宫城之中。

他不清楚这附近的规制,也不清楚自己被带去了哪里。

但总隐约感觉……这次的问询果然和从前几次不一样。

而且极有可能和城内传的沸沸扬扬的事情有关。

赵构等在殿内,一眼就看见了这个书生。

旁边的汤丞相端出一副长者的大度姿态出来,笑吟吟地招呼他不必多礼,坐下说话。

来的人不多,但都是枢密院以及其他几处的重臣。

话虽然这么说,但礼数不敢出错。

哪怕汤丞相又开口拦了一次,辛弃疾还是跟皇上和他手下的一群人轮流行了个礼,脚步眼神一个不错。

直到皇上跟他问话的时候,他才敢抬头看看这个久未见面的皇帝。

赵构又老了些许,双鬓染白而皱纹横布,笑起来都会加深老态。

汤丞相自然是替皇帝来说事的,两三句话就把前因后果交代清楚,大意就是你辛弃疾理应明白家国大义,为宋国慷慨解囊,把知道的事情都掏出来。

旁边陆游再出面许诺,说只要他帮着朝廷瓦解临国,自然高官厚禄不尽,还把他沂州附近的家人都想办法接过来。

辛弃疾既不接话也不回避,只听完三四个文臣轮番上阵的一通说辞之后,才再度作揖询问道:“陛下可问的是制服临国之道?”

“是。”赵构盯着他道:“你肯说实话吗?”

辛弃疾抬起头来,双眼清澈干净:“言无不尽。”

——

他的态度始终都非常配合,语气却带着微微的悲凉。

只是这种悲凉没有宋人能察觉。

“临国,是以科学和法理治国的。”

辛弃疾开口的时候,其他人的眼神都开始变得复杂而不信任。

“他们孩童从识字起就不读道德之书,而是学习科技之术、自然之律。”

“也正因如此,无论是工匠技艺,还是国防武器,每一样的发展速度都非常的快,而且每个领域都在不断地推陈出新。”

宋代虽然风行从商,人们甚至不把做商人当成一桩丑事,可这不代表做工匠或者钻研这些奇yin技巧就是值得提倡的。

“宋国不说制胜临国,哪怕只是想收复河山、驱逐金贼,也应该开启民智、发展科技,让真正的物理之学、化工之学能够被体系化的传播和发展。”

辛弃疾说的是实话,可他自己都认为这是不可能的。

一个封建国家立国的根本,就在于至高无上的君权。

参政院也好、扬州或者整个临国也好,民主思想是占主流的,想要发展科技推动生产力没有任何问题。

可是对于宋国而言,如果发展科技,萃取新的文明,就等同于在推动资产阶级的发展,叩开民主思潮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