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我全家都是穿来的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898

分卷阅读898

    上天际,成了亲王妃。

自从进了翰林院,不,是自从科举,认识宋叔和茯苓后,他从来没有过懈怠的时光,只有不断向前,闷头努力的劲头。

唯有从得知这事儿后,就像是xiele那口气,忽然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

怨吗?

怨。

杨明远怨自己。

本质上还是那个脆弱经不起风浪的小小鸟。

还是那个曾在奉天点心店,忍着难堪,为那点可怜的自尊,求娘给他留脸别退那二两钱的小子。

还是那个怎么努力,都对茯苓望尘莫及的穷小子。

从头至尾,永远也不曾配得起。

杨明远自己的心情已经糟糕透顶,此时到了家门口,更是不想进去。

因为那贴出来,就代表家人都知道了。

“儿,儿那事是真的吗?我听老百姓都在讨论。”杨母听到动静就迎了上来,仰头问儿子道。

这边杨母才说完话,杨明远的大嫂就从屋里出来了。

“那不是真的还能是假的,不要命啦,拿这种事撒谎。

不是我说你啊小叔,你还是太年轻,咱家人也是太实在了,庄户人家出身,心眼子不如人家那像筛子似的漏眼多,人家说啥咱信啥。

哎呦,还信着人品。

那玩意当吃还是当喝?

这年月,哪有不嫌贫爱富的,你还寻思人家难为你,回头你三顾茅庐呢,看明白没?八顾也白搭!

人家早就攀上高枝了,能看上咱这小官家吗?”

杨母摆着手轰撵大儿媳,“进屋去,有你啥事儿。”

这话可真是戳到杨大嫂的心了。

本来以前她就在忍。

那贵妃的meimei,相中小叔子了,小叔子没同意,她就憋气。

咋的,那样的都不要,你要找公主哇?你一个以前吃咸菜都不敢多吃的出身,找个那样的就够祖坟冒青烟的。

那时候,她忍,纯忍。

这不是也寻思,那贵妃的meimei右腿从出生就不好,有点儿跛脚,虽但不是有个宋家女儿支撑吗,即使比贵妃娘家官小势小,但方方面面综合起来,也考虑小叔子看上了,一根筋,咱宁可找那官小的宋知府,找那顺心的也行。

结果怎么样,竹篮子打水,全都空了,一个也没网住。

杨大嫂掐腰:

“我凭啥不能说?没有俺两口子傻干傻干的,能有小叔子今天?

那时候俺们知道小叔子能出息有今日不?

俺这嘴是碎叨,但也没耽误在吃不饱喝不饱的年月供他呀。

娘,你不用瞪我,你出去打听打听去,一个个唱的比说的还好听,实际上有几个儿媳能做到在那么难的日子,做嫂子就算嘴坏也咬牙供小叔子的?

俺们两口子是傻吗?就这个是宝,我们是草,种地累断腰。他念书。换别家你试试。稍稍坏心眼,就将小叔那个累赘丢了。

说一千道一万,我们不是傻,我这嘴再坏,不就是拿当自己亲弟弟待了嘛。

这时候,他求亲让人耍了,我凭啥不能说几句。

娘,你还给人求爷爷告奶奶写信,就差去那磕头啦,又怎么样?”

她那时候,婆婆上门求亲就给背去半袋粮。

杨大嫂都快要气死了。

最气宋福生势利眼。

第八百六十一章苦行僧(两章合一)

大儿媳一提明远是宝,大儿是草,杨母心虚的同时还很扎心。

她也想供两个儿子都读书的。

孩儿他们爹活着时,大儿是认字的。

她家可不止是明远被私塾先生经常夸奖是读书的好苗子,大儿子小时候也常常被夸奖。

可是,家里这顶梁柱突然没了,她一个女人家拉拔俩小子,没有什么她能抛头露面干的活计。别说她本来就没什么本事,就是有,人家也不要女的,又没一把子力气。

要啥没啥,让她拿什么一气儿供俩?

要依着她心里的真实想法,最苦那阵,熬不下去了,她有动过一个都不想供的心思。

就该家里啥条件干啥样的事儿。

咱穷苦人,认命了。

但大儿说,娘,你忘记爹临死前嘱咐的,唯有读书才能有出息?要不然即便将来子孙满堂,也都各个还是种地的,杨家子孙一代代仍是过这苦日子。

大儿就说,娘,我和你一起供弟弟。

大儿为他爹那遗言,玩了命的干活,种地时节忙种地,累的小小年纪驼背,农闲时还要长工短工扛大包出苦力,为挣几个铜板,让人打过骂过,啥活都干过。

是亏了老大。

年头一长,甚至连她做娘的,都习惯性的处处委屈大儿和大孙子,凡是好的先可明远。

这不是想着,已然为明远吃那么多苦,啥事儿要可一头,哪有两全其美的,总是要将一头供出名堂。

按理心虚,被大儿媳说话噎住,此时,杨母气势应该不足。

可是当娘的,不想承认拿大儿当草,拿小儿当宝的事实,不完全是为面子,或许还有做母亲一碗水没端平的痛。

都是她生的,她又没生多,哪个不想疼,用你做儿媳妇揭短?

真想来揭开这伤疤和短处,也该是她生的儿子。

“你自己都知晓你嘴碎叨,还嘚不嘚,没完没了,给我滚屋去!最上火的是明远,用你说这些添堵?”

杨大嫂不但没进屋,而且一手叉腰,一手指着杨明远和杨母方向大声道:

“我是为添堵?我这是为他好。

一说小叔些什么,这个拦着,那个护着。

我这个做嫂子再任由你们这样下去,咱全家人被人当傻子。

小叔,你不用不吱声,这点事儿看明白没?

别看你读书多,你真不如嫂子看的明白。

你拿那姓宋的一朴心,恨不得当亲叔,不是,是爹,又先生又师父的叫着,咱家啥条件,你那阵就几十两几十两给人家随礼。

人家差你那点儿银钱?我告诉你,人家压根儿没瞧得起你那点儿。

还有那个特产店,从在这京城开门,你就忙东忙西,为了那店铺,还和人家考校,考校什么来着?”

杨大嫂被气懵了,想不起那词,不过,那些不重要。

“为个破店,你那些同僚笑话你。

你别以为瞒的好,家里人就不知道,娘都问过你那书童了。

你正经为那姓宋的沦为过笑话,到头来,那里兴旺得不了,那好处全被人家得了。全是人家的功劳。

你得啥啦?

你得的是,让咱娘和你这个傻嫂子我,没享几日状元老爷家人的福,就去给那些出大力的人降低身份做大饭,累的我俩手脖子肿,白忙。

你得个破砚台,还口口声声太贵,不想要。你个眼皮子浅的,那姓宋的,人家可名和银钱全收。

说你宋叔不容易,你容易啊?

那姓宋的但得寻思寻思你也不容易,就该冲你这份孝子贤孙的心,他家有点儿事,你先冲上去,比对待自家的事还上心。他是最不该嫌弃你的人。

反过头,人家攀高枝,让你滚犊子,将娘脸面不要写的信当个屁看,回头人家备不住当擦腚纸用。

我现在说这些话是为啥?

小叔啊,你醒醒吧,都到这个时候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