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我全家都是穿来的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890

分卷阅读890

    没话硬找话。

这回她算是知道了,所谓谈恋爱就是总说没营养的话,难怪上学那阵,就一个你吃了吗的话题,室友都能对着电话聊的满脸喜意。

好吧,你要说啥。

“我们死后要不要建在这里。”

在陆畔看来,要是有这个想法,这一趟就不能只是玩了,要好好选地儿。

宋茯苓脸上的笑容,顿时消失不见。

啥?

她刚听完随处乱盖坟,断子绝孙,陆畔就要死后埋在这里。

再者说,陆珉瑞,我还没有嫁你呢,你不和我商量婚礼的事儿,你和我商量墓地?我还不满十八。

正巧开饭了,米寿喊jiejie。

宋茯苓上下扫一眼陆畔,脸上挂着不高兴离开。

陆畔很疑惑:“……”

陆畔和茯苓的第一个矛盾点出现。

这就是现代人和古代人的不同了。

古代越是世家大族,越是很早就开始建墓,皇上那就更是了,登基就开始建。

这不是一天两天能完成的,要几年,规模宏大甚至要几十年时间。

晚饭,酸菜饺子,蝲蝲蛄豆腐,大锅掀开,金灿灿的粘豆包,另有许多rou菜,小鸡炖蘑菇,汆白rou等等。

宋茯苓吃粘豆包蘸白糖。

钱佩英问她:“咋了?”

“没怎么。”

钱佩英看了一眼陆畔,发现那孩子总看她闺女脸色,就差给夹菜了。她就没再多问。

珉瑞那都哄捧的啦,还想让人怎么的,她闺女事儿多。

当然了,女孩子就这时候事儿多,一点点针鼻大的事儿都能不高兴。都是从那时候过来的。

钱佩英就去和马老太边吃饭边商量,她明日上山背油盐酱醋,老太太背药。

两日后,凌晨出发,一行人上山了。

偶尔还能听到野兽叫。

宋福生、钱佩英、宋茯苓紧紧跟在陆畔身后。陆畔腰身上系个绳子,绳子另一端挂在茯苓腰上。

福生望着前方高大的背影,觉得危险时,姑爷最可靠。

要是没有姑爷跟着来吧,他作为家里男人,啥事都要张罗。那时候送粮也是,玩命的事,要冲上前。

现在有了陆畔,他啥也不管,就跟在陆畔后面。

第八百五十七章高端的食材往往在晚上出现(两章合一)

爬山过程,如果被分为四部分。

前四分之一行程。

马老太头戴斗笠,斗笠上安装一圈面纱。

怕小飞虫从面纱底部飞进去,马老太还系了一个红粉相接的小花围巾。

这是几个孙女做衣裳剩的布料,她觉得扔了白瞎,拼接起来给自个缝条围巾。

系紧了,小飞虫就飞不进去了。

老太太身穿小薄棉袄,身后背双肩包,这包解开,还能再当件衣裳保暖,里面装油布雨披、药品、糖等乱七八糟的物资。

腰间捆住仨竹筒,还有一把刀。

老太太脚上鹿皮小皂靴,儿媳妇给做的小马裤塞靴子里,小腿肚还被布捆的紧紧的,以防静脉曲张。

就这一套,正经挺飒爽英姿的呢。

这前面的路,小老太太爬的也不费劲。

让她坐轿,她两次拒绝,不坐,不服老。

还和腰间捆竹筒像捆满炸药包的顺子说:就逃荒那阵,怕后面有追兵撵,她跑的可快了,不比年轻人跑的慢。

顺子说:“您现在也比年轻人厉害啊。您的经历和精神头,依小的看,有的那年轻人,一百个也不敌您。”

老太太被夸的眉开眼笑。

总之,前四分之一路,对于大伙来讲,一句话概括就是:

天空飘来五个字,爬这点儿山,不算事儿。

当玩似的,一路听着野兽在凌晨瞎叫唤也不耽误唠瓜,不怕那个。

又是秧歌又是戏的,老太太还解开围巾,从面纱底下给自个喂块糖。

四分之一路爬完后,画面突变。

如果这副画面要是能给配音乐,那就是瞎子阿炳的二泉映月。

阳光虽出来了,但是一个个老惨了。

这可真是无论富贵贫穷,爬山面前人人平等。

宋福生气喘吁吁。

米寿和金宝一边一个,扶着钱佩英磕磕绊绊走路。

二郎累的,顺脸向下淌汗,脸上像冒出一层油似的,肩上搭着三婶的棉袄。

大郎、虎子除自己的东西,还要背着三叔和三婶的背包,越爬山越迷惑:

我们实在搞不懂,好不容易借光,放了一个不知所谓的假期,好不容易归期不定,为什么不在家好好呆着,要随王爷出“公差”,王爷还不太领情。

最前方陆畔还在猛走,走着走着发现走不动了,爬上两步又被拽下来,宋茯苓扯住绳子一端原地坐下。

陆畔急忙下来,“走不动了?”那小脸都红了。偷瞅岳父岳母一眼,已经顾不上他,这才凑到茯苓身边,离的很近。

宋茯苓盘腿席地而坐,掀开面纱带着哭音问道:“还有多远啊陆珉瑞。”

“一半不到。”

“你别说一半不到,我该没有勇气了。要不你自个爬吧,我不去,山下等你。”

陆畔蹲在茯苓面前笑。

知道这是开玩笑,他未婚妻一向做人做事不会放弃。

“你别蹲着,趁着我耍赖,你也坐,能歇一歇。”

“好,”陆畔坐在茯苓身边。

拧水囊递给茯苓。

又打开竹筒,倒水将帕子浸湿,一只手捂住茯苓的后脑勺,一只手给茯苓擦脸。

宋茯苓在被擦脸时,全程没耽误喝水。

喝完,随手递给陆畔,让将水囊拧上。

陆畔接过后,再次回头看向岳父岳母方向,侦查完了,才敢直接用茯苓的水囊喝水。

而此时离陆畔茯苓有一段距离的马老太,她正扒着轿子向上爬。

爬都要爬不上去了,腿不好使,戴面纱的帽子也歪了。

埋怨村里后生:扶我一把啊!

年轻后生们心想:不敢,男女有别。

别你奶奶个腿,真想给一巴掌。

我一个老太太还怕你摸嘛,痛快滴。

给老太太都累急了,想发火。

且心里开始后悔。

她就不该上山,想多和俩孩子亲近有很多方式嘛。

她陪着一路来,然后在山下,风里雨里指定等你,那不和陪伴上山一样的效果。

为么要给自己走散架子了。

为么。

马老太都怀疑人生了。

唉。

其实照她说,连珉瑞和胖丫也不该来爬山。

俩崽有毛病是怎的。

你看谁爬山是为了玩,反正她认识的没有。

上山就是为干活砍柴挖野菜。

最享福的事,不该是在家里炕头吃吃喝喝?

老太太的观念里,没有旅游二字。

而且她觉得珉瑞那孩子,又不像是人家一直在大园子里做享福少爷。

才从那个刮沙尘、身上湿还长疹子,嘴也被吹剥皮的战场回来,是露天军帐没住够,还是风里来雨里去没颠簸够本啊?非要爬山。

至于她小孙女,依她看,来爬山更是纯闲的。

咱老宋家好不容易从农村干到城里。

这倒好,心心念念又跑回乡下。

好不容易过去几年,忘记后面有追兵追赶在山上的苦难日子。

这回妥,自己来山上了,吃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