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我全家都是穿来的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824

分卷阅读824

    姐妹俩比我大不少,还没有婚约。”

周大嫂笑道:“我的好meimei,怎么可能有婚约,年纪再大也要先等等。以前,怎么找?就巴望着宋大人做官后再定呐。”

周母也说,他们家姑娘,确实高不成低不就。

即使是现在,宋大人已做知府,也是。

说完,看向女儿盈盈,想起女儿的亲事很是顺心如意。

宋知府比夫君官职高又如何?得圣心更有前途又如何?

她的儿子都很有出息,女儿又各个嫁的好。

而宋知府嘛,儿子不是亲的,女儿呢,呵,不提也罢,估计还要靠宋知府的锦绣前程,对方看中了这一点,才能觅得良人。

刘守备家的二小姐刘文雅和回娘家的大jiejie瞪大眼睛说:“大姐,你们不知晓,她们没有及笄礼的,没过,你们能相信吗?”

大姐表示,人家的意思可能不是没过及笄礼,怎么可能会不过,只是不像咱们这些女儿家一般大cao大办。

毕竟,试想想,农户小家出身,那及笄礼能怎么过?

无非就是插个银簪,吃顿饭罢了,哪像咱们还有唱词。

更何况,宋知府才发迹不久。一年前没发迹那阵,还能怎么大办?

问这个问题做什么,meimei,让人家多尴尬?

罗通判家的小姐罗茉瑜也在和娘亲说,“娘,宋家姐妹刺绣不太通,家中没请过女先生,您说,宋大人是天子门生,应及时重视学问之人,以前不提,眼下又不是不能做到,怎么就不给女儿请先生呢。听爹爹说,亲女儿不就这一个?那个儿子,并不是亲的呀。”

罗母摇了摇头,还是不太重视呗。

再不是亲的,那也是顶了儿子的名义,又无父无母,可为宋家延续,所以能为那假儿子和侄儿们登颜家门。

女儿嘛,哪有空理。

她最反感男人们不将女儿当回事。

“那位宋姑娘也是个命苦的,不像你爹对你就很重视,唉。你说她将来什么都不突出,怎么能寻到更好的夫家嘛,她父亲不为她着想也就算了,她母亲也是个糊涂的。”

“娘,我看那位知府家的千金说没有女先生时,脸上并没有怎样。至少没羡慕我们。”

“姑娘家见识能有多少,哪能想到许多。”

“娘,你这话错了,她很大了好不好?”

罗母立即:“那她娘更是位糊涂的,很大了竟然不着急。今日,还和柳夫人有空说说笑笑。有那空闲,既然儿子生不出,就要为女儿多着想不是?”

那么大个女儿,连个求亲的好人家没有,婚约更是没影踪,不着急?

昨日有点紧急状况出门了,电话又被人打没电了就没通知回不来,没写完,更不了,都别生气,啊?我错了。

(本章完)

第八百零八章大龄女青年(两章合一)

正月里,聚会就是多。

在上元节之后,马老太和钱佩英又被请出去三次。

马老太每回出门前都会撇嘴:

烦人,大冬天吃饱饭,都没事儿干是不是?

到了聚会上,转头她就谈笑风生。

不懂的,她也直白告诉人家不懂。

像是稀奇的摆件,大冬天里开的争先斗艳的花朵,哎呦,那暖棚,要砸多少银两,才能养得起那么些娇贵的花呦,还不如种辣椒,啧啧。

来都来啦,又没花她银钱养花,她就抱着一颗出门彻底放松取悦自己的心态,瞧见好看的,还让搬到近前来细瞅瞅。

瞅完笑着表态:“原来是这个样子,叫这名,记住啦,下回再看见就不会漏了怯。谢谢了,让我开了眼。”

还对其他府里的老夫人们,摆动着戴金戒指的手说,“我啊,就稀罕那难得一见的。”

各府的老夫人笑开,“那咱几个府中有稀奇的,定不会忘了叫您,您可别嫌烦。”

“怎会。”

而钱佩英这里,她倒是也想像婆母一样,多尝尝别的府中大师傅做的拿手菜,多听一听古代的戏曲。

多好的事,就当作是下午茶了。

可是这种聚会,在别的夫人眼中却很重要,尤其是在柳夫人召起的聚会上。

有些人,还带着八卦的心,想在聊天中,试图能得出什么真相。

“您女儿多大了?”

“是去年及笄的。”

问话之人一副遗憾的模样:“那错过了,要不然是不是能一起热闹热闹。去年及笄,那宋大人是在?”

“啊,他那时候最忙,我们一家还在往返京城的路上。”

“没办?这可是女子一生中为数不多的大事。”

钱佩英笑道:“恩,没怎么办,没办法呀,在路上。”

有两家夫人对视一眼,又趁钱佩英与别人说话,她们在低头喝茶时,仔细看了眼钱佩英的穿戴。

佩英同志的衣服料子是没有问题的,目前黄龙市面上比较好的缎子,她都有。

这是源于一家三口在现代的习惯。

认面料,认舒适度,买好一些的料子做出成衣穿在身上舒坦。

但也是源于在现代的习惯。

宋福生不像其他男人带香囊装官戳拴玉佩,他是直接将要用到的东西和零花钱都塞到包里,浑身上下只戴女儿送的手串。

头上更是连朵头花也没有,不过是素锦扎包包头戴官帽,或是做富人老爷打扮戴裘皮帽。

宋茯苓呢,那是更恨不得一年四季男孩子打扮出门,长衫长裤毛皮靴吊辫,背双肩包。就是奶奶不让,总抱着各色裙子跟后屁股磨叽,可好看了,你给我穿上。

到了钱佩英这里,忙起来时,白天给老公当出纳,下班回家要给女儿当保姆,又是写帐又是洗洗涮涮,也是不喜头上插好几支簪子。

感觉不让剪头发,挺长的就够沉的了,再戴上乱七八糟的压的颈椎疼。

手镯也不怎么戴。

就前一阵,和大嫂大姐们逛街心血来潮买了只玉手镯,寻思挺好看的,大年三十忙忙活活做年夜饭,那玉镯还不小心磕碎了,心里可犯膈应,大过年的。

所以,从过年后,她几次出门,只简单头上插支小金簪,耳朵戴金耳钉,怕耳朵眼时间久了堵死,再别的没有。

连戒指都没有,出门前擦炕,忘了。

这就成了错。

有的人眼中是这么看的:

你听,居然要拢账。

宋大人可真是知人善用,知晓妻子的娘家是商户出身,会算一手好帐。

难怪女儿回府说,那钱夫人的女儿没有琴棋书画的先生,但庶务还行。有这样的娘,那确实错不了。

估么啊,教女儿的全是拢账那一套,商户女,眼中也就只能瞧见那黄白之物,让女儿将来攥住钱袋子吧?呵呵。

你看,那钱夫人浑身上下连个值钱的首饰也没有。

谁家知府夫人是她这个样子。

以前府尹陶夫人可不是这样的。

当然了,陶夫人和她们这些人的娘家也不是商户出身不是?

就可想而知,宋大人应是也不重视这位正妻。

看着吧,才发迹多久。

即使有儿子,她那个商户女的身份到了如今,也早就配不上天子门生、年纪轻轻、相貌堂堂的四品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