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我全家都是穿来的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752

分卷阅读752

    家父。

崔进士他们领着自己的老父亲,有的进士是领的家族里最有威望的老人过来和宋福生打招呼。

说是一路多亏了宋福生照顾,要不然来回赶路都不会如此快,赶考的路上一点儿岔头都没出。

说是到了京城更是借光。

说是他们心无旁骛能考上,吃的好,住的好,彼此有商有量,也多亏了宋福生。

然后最重量级的给介绍,父亲,这位就是圣上金口玉言承认的天子门生,只此一人,不知奉天收到消息没?

收到了。

各位进士们的代表人物纷纷感谢:

我们崔氏一族感谢啊。

程氏一族感谢。

宋福生也急忙将阿爷、宋大伯他们介绍给进士朋友们。

宋福生本来也想喊马老太来着。

可惜,人家马老太啥都不管,腋下夹着宋茯苓的胳膊,已经向远处走了。

老太太眼下并不太稀罕这种露脸的场面。

三儿子有出息,有些时候,她无需显摆,不用刻意向旁人介绍“我是宋福生的娘,我是老夫人”。

别人谁不知道啊。

咱儿子要是有出息,咱想躲都躲不开。

啥都不用说,别人就知晓咱能耐。

再者说,这才哪到哪。

在宋福生和进士朋友的家人们寒暄时,宋富贵管家身份还没有卸掉呢,他都习惯了这么伺候着。

富贵在福生身后小声提醒:“杨状元的家人。”

宋福生回眸。

杨明远的大哥忽然对宋福生施了一礼,弓着腰拜了一拜。

挺憨厚个汉子,晒的挺黑的,和杨明远长的像,按理五官挺英俊,就是老。

这是宋福生对杨明远大哥的第一印象。

急忙给搀了起来,告知明远急于上任没有回来,示意富贵将转交的书信给了过去。

杨明远的大哥接过信说,他已经听官员讲了,今日来,是代表母亲,代表一家特意来见宋福生表示感谢的。

母亲欢喜的有些起不来身,病了。

这位大哥啥实在话就说啥,一点儿不避人。

“家没大本事,明远能有今日,我们一家都心知,和您离不开。他从来没出过家门,您一路领着他,他没走丢……”

听的宋福生憋不住乐。

——

任家村。

任族长带领全村老百姓,喜迎宋进士进村。

“给进士老爷磕头,”除任族长有秀才身份,和任公信一家有任子笙那个好儿子,剩下都要跪,按理也该跪。

有些东西,不一样了。

但宋福生拦住:“乡亲们,别的进士回家什么样,我不管。我只管在咱村里,我宋福生,还是你们的团长,只是你们的团长。”

乡音乡情,团长认亲。

这一声团长,让乡亲们瞬间想起团长在征兵那时出现在村头,那声掷地有声的,“我会尽量帮忙的。”

去年,团长又带她们抗洪水,搬家,穿着蓑衣在雨中指挥她们的一幕幕。

团长还曾让全村人免税,任家村军需村。

带村里人在难捱的苦日子里,总是比别村富。

带她们高举旗帜,熬奶砖,推列巴,除了种地有不少创收。

“团长!”

大白胖一下子就激动的哭了,惹的她男人在人群里微酸。

为啥只是微酸呢,因为有好些娘们眼圈都湿润了。

舍不得。

这么好的团长要留不住了,团长要去给别的县当领路人,不再是她们村的。

宋福生一挥手。

宋富贵他们开始卸糖。

车上有好些糖果都不是自个花钱买的,是途径那些县,那些当地的官员买来送宋茯苓和钱米寿的。

“谢谢进士伯伯。”

任家村出了位进士,这里将会立进士碑。

多少年后,村里人都会以宋福生为傲。

(本章完)

第七百五十五章敢嫌我是小户女?(两章合一)

一个月后。

宋福生大伯家最小的闺女翠兰成亲。

翠兰呲牙咧嘴的用胳膊拄着坐起身,脖子上有几块斑驳的红印,胯骨两面也被掐青了。

就可见,她昨夜被新郎官折腾的不轻。

翠兰刚系好红肚兜坐起身,房门就被推开。

吓的她本能的用棉被捂住。

但进来的两位,却表情从容。

婆子脸上堆着笑,说夫人可下起身了,水已经备好,您去洗,老奴来收拾。

在翠兰被一位十四五岁面容姣好的丫鬟扶起身后,婆子急忙抽走落红帕子。

这帕子是要检查的。

老夫人可是私下和她说过:

那宋家,别看眼下体面,以前可是逃过荒的,是外地人,从死人堆里摸过来,他们家后落户在这里。

谁知道宋家的姑娘以前在老家是什么样,整十九岁才许人家,才过门,真是没有什么说法的好姑娘,谁家能留到十九?

总之,总是想想就觉得心里不妥帖,不知晓逃荒前到底定过亲没有,那落红的帕子,要仔细着,回头拿来检查一番。

婆子收走帕子后,在屋里铺床。

外面,面容姣好的丫鬟,递给翠兰帕子说:“夫人,老夫人说,您梳洗好后,我们要先去后院祠堂。”

“去祠堂做什么?对了,我带来的丫头小琴呢。”小琴是娘学婶娘,在要饭堆里划拉回的丫头,后花银钱去上了奴籍。特意给她做丫鬟的。

周家自己的丫鬟笑着回道,“老夫人说小琴的规矩还有的学,近日,先由我来伺候夫人。至于去祠堂,是拜见夫……小少爷的母亲。”

翠兰手里拿着擦脸帕子,僵着脖子回头看向丫鬟,“你说什么?”

“老太爷、老夫人,老爷还有小少爷,全都已经在祠堂等着了,夫人快着些吧,我来给夫人梳头。”

十九岁的翠兰,坐在梳妆桌前,一脸呆滞。

昨儿大婚,周家又派车又派去最体面的人,去接娘家客的一幕幕还没忘记。

那真的是拿她娘家人当座上宾。

昨日,她三哥一到,她头上即使搭着红盖头也感觉出,说周家瞬时沸腾了都不足以表达。

还有不知是周家的什么亲属,那女眷对她小声说,周家娶她比娶原配那阵场面大多了,她听的心里很欢喜。

可今日,才过一夜,她还没有缓过神来,就让去拜见原配的牌子。

翠兰到了祠堂,本以为能听到一些解释,却没想到她婆母说,咱们周家是体面人家,是殷实人家,意思是体面人家就不能省了这个步骤。

还问翠兰,你应该知晓这点的吧?拜吧。

怎么拜?

老夫人端着架子,点着下巴示意婆子教,还端着茶杯叹了口气。

这都不懂吗?

事实上,翠兰还真就不懂。

她甚至都不知道,婆子教她的是在原配牌子前执的是妾礼。

不清楚也好,就不会想太多。

但翠兰还是觉得刚嫁人就糟心。

因为原配留下的小儿被婆子哄着,被她夫君哄着,虽然跪地给她磕头叫了声母亲,但是当翠兰掏出一个小银片当见面礼递给继子时,那个小儿忽然就蹬腿哭闹了起来,还将银片扔到了地上。

“我想姥姥啦,我要去外祖母家。”

翠兰急忙捡起银片,这是用她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