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我全家都是穿来的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737

分卷阅读737

    了解,她还不知晓?老宋那人学点儿啥多费劲呢。

行啦,举人老爷、举人夫人,已然很优秀。

今晚她就对老宋说:多亏你没考上,否则我不得稀罕死你呀。还是别往死里稀罕了,两口子留点余头的好。

宋福生在外面听笑了,正要笑着推门进去,就听到米寿说:“姑母,我想去前院。”

“去前院干啥?你姑父和那些举人们在说正事儿,没准儿在总结上一场,讨论下一场殿试呢。”

别看老宋没考上,但钱佩英认为,那些举人们是非常相信老宋学问的。

米寿答:就正因为在总结上一场,他才要去听听。听不懂没关系,打算默背于心里。

不是有那么句话?

什么话?

不要轻视失败者的劝告,失败者在不应该做什么的问题上是权威。

门开了,宋福生出现。

米寿急忙抄起小帽扣脑袋上滋溜一下跑走。

宋福生咬牙:“我揍他,我今儿非揍他。”

这孩子说话越来越气人。很后悔刚才抱他。

这面又重新欢腾了起来,吃饭都没有被落榜影响胃口。

另一头,宋福生不知道的是,有人在为他的卷子跑的人仰马翻。

而且,还是他不认识的人。

——

本朝这次科举,六部里都派了人选参与批卷。

说白了,就是皇上有些信不着学问极好但做事相对古板的孟大人。

可是,今年去掉一些避嫌的官员,孟大人品阶最高,正二品,理应由孟大人做主考官。

即使这样,其实皇上也挣扎过,他试图想让从二品的某位大人牵头,但有几位爱卿私下劝他,不妥。

皇上又一想,在他杀先皇妃子那件事情上,孟大人为堵住天下悠悠之口,引据经典,有些他不记得的条文,孟大人全部拿出来利用上,处理的尚算不错。

说明那人或许没有想象中那么糟糕。

这也是孟大人此次能升迁的原因。

然后皇上说,那就六部全派人吧。

不要依照往例选拔批卷官员,今年科举侧重点和往年不同。

这也是主考官直到开考前才最终定下的原因。

这不嘛,就因为这个,户部就派出了一位安大人。

安大人就是力荐宋福生试卷为前三甲的批卷官之一。

所有参与此次科举的批卷官员都需要被关起来,直到放榜前才能出来。

也就是说,安大人刚被放出来,连家都没回,怀里揣着落榜者宋福生的试卷,他就去找陆畔的外祖了。

他不服主考官孟大人。

孟大人是东阁大学士。

他想让更有学问的文渊阁大学士看看这份卷子。

但安大人没想到吃了闭门羹,说是不在,没有见他。

正是吃晌午饭的时辰,陆畔的外祖坐在餐桌边意外的看着夫人,“你是说珉瑞要求娶的是安大人家的女儿?”

什么安大人女儿。

陆畔的外祖母差些不雅的瞪夫君一眼。就可见她夫君什么事情也不cao心只和书本为伴。那真是两耳不闻窗外事。

“是安大人提的这位宋福生。”

所以,你要避嫌。要是不拦,就要出去见了。

陆畔的外祖:他怎么一点儿也没有收到消息。

安大人不放弃。

他是真的敲不开丞相爷家的门,没到那个品阶也没有资格和丞相爷对话,要是能敲开,他会直奔陆家。

毛侍郎大人毛俊易,此时熬的两眼通红,刚要下衙回府歇歇,前线开战,他已经有两日没合过眼。

遇到了安大人。

“下官恳请大人阅一份试卷。”安大人满脸恳求。

毛大人是实干型,寻思科举的事向我汇报什么,我那一堆的事儿。

“大人,此落榜者在卷面中称,曾在奉天仓场衙任过职。”

谁呀,宋福生啊。

“大人,正是此人。”

毛俊易站住脚,回眸看向躬身的安大人,“你刚才说,他落榜了?”

“是。”

“拿来。”

一个时辰后,熬的双眼通红通红的毛大人,心在澎湃。

使劲睁了睁眼,猛灌了几口凉茶,又特意让侍从给修整了番胡须。

他正了正侍郎官服,带着宋福生的卷子,请求觐见皇上。

第七百四十五章皇上,臣这是为了谁呀

安大人为陌生的宋福生奔走。

当这份卷子呈到御前,想必还会彻底得罪某些人。

只因他觉得不公,甚是不公。

毛俊易识得宋福生。

他为宋福生奔走。

只因他想身边多一些、能更多上一些,会办实事、少些纸上谈兵的同僚。

所以说,宋福生从来就不是孤单的,谁敢说他背后无人?

这个皇朝,有许许多多像毛大人和安大人这样的官员。

“毛爱卿,何事。”

御书房里。

陆丞相、兵部尚书、户部尚书、工部尚书以及另几位和战事会有关联的官员都在,共十位之多。

他们之前正在和皇上讨论前方战事。

“微臣叩见皇上。”

“微臣惶恐,斗胆请皇上阅一份此次科举考卷。”

下面几位大人有些意外。

本以为毛侍郎是又来找皇上报账。

最近一些时日,毛侍郎总是找皇上哭穷。

户部尚书心想:

你还不如来哭穷。

请皇上看科举卷子?你这让我心里更是没底儿。

听说,贡生试前三甲的试卷已经呈到御前,你这又是从哪里得来的考卷?

户部尚书先看了眼下属毛侍郎,又偷瞄眼已然接过卷面的皇上,正巧看到皇上攥着卷面的手指微微一动,他不着痕迹垂眸。

看来答卷者至少有一处观点很得圣心。

“这是遗漏的?”

皇上在问这话时,还抱着希望。

希望这是“第四名”。

而毛侍郎认为这该是前三甲的试卷,写的更言之有物,这才请他翻阅。

“回皇上,这是落榜者的试卷。”

只回这一句话,毛大人就不再多解释,他这人一向这样。

好与坏,公与不公,不由他分说,由皇上定夺。

御书房立即落针可闻,皇上脸色不对了。

李德全对添茶的侍女们比了一个退下的手势。

“丞相?”

“是,皇上。”

陆丞相上前几步,接过试卷。

皇上站在江山舆图前,背手而立,对其他几位官员说:“你们也瞧瞧。”

“是,皇上。”

这些人就急忙凑到陆丞相身边,尽量节省皇上的时间尽快看。

此时,陆丞相只看了一眼卷面,心里就有了猜测。

他攥卷的手一顿,然后才接着看下去。

很少有私心的陆丞相,越看越是心中微怒。

孟学士,你过了。

即使这份卷面中,有些观点过于尖锐。

你作为主考官可以不评为三甲。

但你让通篇透着对满目榛荒、人丁稀少而担忧的优秀举子落榜,你过了。

其他几位大人是互相对视一眼。

说实话,无论是对哪个策论题的回答,都做到了以史为鉴,有理有据。

有两位大人在心里甚至觉得这位答卷者是位诡辩奇才,某些点看的他俩有些扎心,但又不可否认,剖析到位,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