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我全家都是穿来的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700

分卷阅读700

    护肤品贵,你看我这个手机贵那个包贵,但实际上平摊到每一天,每天都使用,没几毛钱。

那阵,他在旁边听着就觉得孩子说的有道理。

他这人,接受不了的是买完不用放在那里闲着,那才叫浪费。

钱佩英听的心里热乎乎的。

这老宋,昨晚趴她耳朵边说,你可得好好活着,我可就你一个亲媳妇,千万别气不够用。你还得陪我去这那的溜达呢,浑身没劲儿怎么旅游。

实际上,她对自己的身体有了解,很怀疑自己是胖了。

最近俩月胖了七八斤。

今年没扣辣椒大棚,桃花和宝珠又总帮她收拾家务,这人啊,越懒越吃不了苦。

她昨夜也是不想让老宋再缠磨,随口说的,其实啥事没有。

钱佩英小声对宋福生笑道:

“那成,我喝,再给老爷子和她奶端去两碗汤。

你就不应该用砂锅炖,应该用大锅炖。

那些岁数大的都能一人喝点儿,宝珠和桃花那俩孩子刚成亲也能尝尝。

这样吧,晚上,我给你包韭菜馅饺子,等会儿去地窝子多割一些,你看着给别家端几盘,你多吃韭菜也好。”

“行,晚上咱家吃饺子。”

“她爹,你还想吃些什么菜?”

“你做啥我都爱吃。算了,要不我做吧,我也挺久没给咱家俩小馋鬼做饭了,正好给他们做点儿。今早还管我要小鸡炖蘑菇呢,你说她俩得多馋。整几个菜。她娘,你想吃啥?”

两个小馋鬼坐在榻榻米上看书,都是一副像没听见的样子。

要给娘(姑母)做饭就直说,总拿我们当什么借口。

宋茯苓举着书,嘴里嚼着果脯,撇撇嘴:

早上喝的小米粥是真顶饿啊,有狗粮的缘故。

不过早就习惯了。

话说,是谁说的,幸福的家庭会治愈一生。

这话在她看来并不准确,准确的说法是会:影响一生。

晚上,马老太回家就喝上了人参汤,吃到了韭菜馅饺子,是三儿媳特意给她留出来的。

那汤喝到嘴里还热乎乎的,一直在灶上温着。

对了,就她那身狐裘衣裳帽子围脖,也是三儿媳给的。

本来是三儿从老隋那里留下毛皮要给钱氏的,说是这狐狸毛可好啦,卖到京城老贵。

结果三儿媳那个大手大脚的性情,转头就找到大儿媳何氏,让何氏按照她身板裁做出来。就这件事在没做好衣裳前,她都不知道。

等到她知晓的时候,晚啦,那好好的皮子已经按照她尺寸做完,三儿媳说穿不了,就得娘你穿,你看怎办吧。

那还能咋办,心里领情,穿吧。

她在城里买东西时,就那个开衣料铺子的小娘子还打听过呢,说这皮毛好,问多少两银钱买的。

当时她笑哈哈说:“不晓得啊,俺三媳妇孝敬的。我不要不要的,她非得给做,还给弄一身,连帽子都有。你看是不是还行?穿起来挺带劲哈?”

在马老太心里,有时她真心觉得:

论第一孝顺她的,那是胖丫无疑。

就看她这里面的小衣、外罩料子、鞋面子就知道,那有好些零零碎碎全是小孙女进城逛街给她买的。

见到觉得她穿着能好看的就给买回来,她回回都骂孩子:胖丫,你就乱花银钱吧,哪次进城不花钱你都闹心是吧?

嘴上这么说,但咱心里实际上是,还得是我小孙女,别人啊,哼,嘴上一遍遍问,奶,你想要啥,在哪呢那礼物,竟嘴好胡哄她。

接着就是钱氏。

没错,是钱氏,她三儿排在后面。

这滋味,细想想还不太好受,儿媳妇比亲儿子还大方。包括大儿媳朱氏,有时也比大儿大方。

多亏她生了一个闺女银凤。

闺女那才叫不管从前还是现在,不管家里好孬,凡是做点好的就趁热乎给她端去,就怕她吃不着啊。

第七百一十二章道义摆中间,利字摆一边(四更,为林钰林打赏+)

这个新年,宋九族家的年味,在外人眼中过的是热热闹闹。

收礼、接礼,宋家的牛车骡子车也频繁外出送礼。

只这些人情往来,就让宋福生家的两样买卖全都更上一层楼。

宋福生的那些举人朋友,那些想和他处好关系的地主乡绅朋友,会主动的给他的千里马镖局介绍生意。一个传一个。过年前,给外地亲友送礼的格外多,他的朋友网越来越宽。

宋福生的那些举人乡绅朋友,更会主动的家里有什么好事情和走礼的礼盒就联系到马老太的蛋糕店,只定马老太这里的点心。

就当是照顾朋友生意嘛。

更何况蛋糕是新鲜物,只此一家,别无分号。

马老太店里卖的点心起步价就贵,全城皆知,识货的都懂,送人招待客也比较有面子。

宋九族家还迎来了一批特殊的拜年客人,这些人是落户在附近几个村的逃荒者。

今年有灾,这些逃荒者很感谢宋家盖房找他们。

大家不傻,找谁盖不是盖?他们又不是什么手艺人。

还有发完大水后,宋家又让他们这些逃荒家的女人们,帮着做镖局衣裳挣工钱或是领粮。

这中间曾发生过让宋家心寒的事。

比如,有那么几名婆娘偷摸克扣人家棉花拿出去卖,或是有那婆娘想招节省布料,弄布头绣香囊向外卖之类的。

有那么一阵,其中老实巴交的逃荒人家都害怕了,觉得完啦,宋家会在气急之下,不再可怜他们,不会再用他们这些外来的不知底细的人。

却没想到,宋家发现后只是不用那几家,说是以后也不会再用,但是对他们其他人照旧。

“东家,给你们拜年了。要是没有你们拉扶一把,我们每家都会有饿死的。你们帮的不是粮,救的是我们的命。”

这些逃荒的领头汉子们,穿着破棉袄破棉裤,真心诚意的在宋家大门口齐刷刷行礼,就是想来行个礼。

宋阿爷没想到,顺手帮忙的事,这些各村的人居然来特意拜年,凑齐了站在大门口还挺壮观。

之前,金宝跑回家喊报告,说门口聚集许多人时,那阵还给他吓一跳。

寻思是闹事的呢。

寻思像当年任子浩带人来揍他呢。

宋福生回头瞅眼家里的妇人们,示意端出干粮。

一盘盘的干粮端出。

有难吃的列巴,有糙面的饽饽,也有今儿家里吃剩下的半粗半细面的饼子。

宋福生说:“也祝你们过个好年,明年能风调雨顺,好好种地,明年家家都能吃饱饭。”

汉子们没想到,举人老爷能亲自与他们讲话,激动的不得了。

“谢谢举人老爷!”

“谢谢!”

大年二十九这天,马老太也不得不支起棚子捐助,放下买卖,干一些公益。

没错,她认为自己是“不得不”的心态。

老太太这人,要是没有她儿子在其中,或是孙女提点带动,她的这个思想境界还没到凭白撒钱的高度。

这回,她倒不是为儿子也不是为听孙女,是她发现各大户、各种大商铺通通出来摆施舍棚子,就为让那些很困难的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