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我全家都是穿来的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696

分卷阅读696

    样,还会不会贪心讲出来。

几位村里婆子,望着任三叔蔫哒哒的背影,面面相觑。

三叔那人是正经人,说话做事有章程。

说句实在的,要是换个人说被十几个老娘们挠了,她们一定会先怀疑你是不是调戏人家啦?

要饭的女人也是女的啊,那惹急该挠也会挠。

但是三叔在村里人心中口碑不错,老伴没了多年一直没找,在村里说话,无论是从前还是现在,都很公正,挺受大伙尊敬的。

所以婆子们望着他背影说的是:“啧啧,你说他咋就遇上这种事儿了。”

“是啊,一年不出门,出门放放风,就能遇到要饭里的茬子,茬子还是一帮老娘们。”

任公信快要赶车到村边了,听到外面妇人们七嘴八舌议论,又将骡子车调头,转身就回了家。

“老二,走,你随我一起去县里。”

任子玖正坐在炕头吃大饼卷大葱,闻言无奈道:

“爹啊,今早我才从庄子折腾回来,被冻的到现在都缓不过劲儿,你就自己去呗。不就是去童谣镇问问粮价,那还非用我陪着?”

任公信站在门口:“让你随我去,你就跟着得了,哪里那么多废话。咱家那几个长工不是给放回家让歇两天?今年给他们累坏了。路上没人陪我,我自个害怕。”

您害怕什么。

怕被挠成血葫芦,一帮老娘们,一人叨一下也够他呛啊。

“老二,你不知道,你三叔那脸……”

与此同时。

宋阿爷也在和宋福生说这事儿。

说咱家买卖多,日日往返走这条路,听的心里有些不安。

这是老娘们讨不到吃的,气的只挠人,就跟那毛骡子似的,吃不着它不得尥蹶子?

要是换成一帮讨饭男,穷疯眼了出来劫道才是最要命。

宋福生却觉得此事怎么透着古怪。

一帮要饭的要是真有那个胆量,也就不会沦落到去要饭了。

不过,凡事都有万一,“如若是真的,阿爷你仔细听着点村里的信,不行,回头我去趟县衙,让派一些衙役沿街清理清理。这条路上要饭的是多,都知晓那路上总走有钱人。”

当晚,马老太赶车才进村。

九嫂子她们就急火火告诉道:“你听说了没……”

马老太听完后,挑挑眉,“啊,是嘛,让人挠啦,还没抓着?那行,我出门小心些。”

说话时,任三叔正好戴着口罩棉帽子走过来,口罩是他特意翻出来戴上的,丢不起这份磕碜。

他一看马老太,急忙扭过身。

不让瞅,知道了。

“驾。”

牛车慢慢走远,任三叔才转回身望过去。

而车上的马老太,是打算将这件事深深地埋在心底,就当作没有发生过,与谁也不讲。

咋说啊?一把年纪被求娶,当笑谈都没法谈,臊死啦。

“老大,你这是要干什么去?”

刚过了桥,马老太就看到宋福财匆匆向这面走。

宋福财站住脚说,“娘,我正要去迎您呢。”

“没事儿,我进村就听说了,不就是被挠那点儿破事?我车上带刀,回回车上还一帮人,我们不抢别人就不错了。”

不是因为这个。

二丫掀开车帘对宋福财叫大伯,宋福财一点头,又对车里其他人点了点头,示意你们赶车先回,然后扶着他娘下车,向远处走了走:

“是三弟让我出来迎您,家里来客了,三弟的举人朋友,在等您。”

“他的朋友在等我?怎回事。”

这就是婚礼后遗症的第三个插曲。

宋福财告诉马老太:

三弟的举人朋友喝喜酒时来过咱家,不知您老有没有印象,坐在第三桌把门口那个位置。

看起来像四十出头的年纪,但实际具体多大岁数,他不清楚。

好像是来了解了解李秀那人,听那意思,了解透彻,觉得行了,想求娶。

三弟对那人讲,李秀虽是族里人,但是由于年纪轻轻就守寡,平日里,族里的男人都要对李秀避嫌,这是规矩。

所以关于李秀具体的过往还真不清楚,需要等老娘回来讲。

这不嘛,就等您老呢。

随着宋福财讲完这些,马老太进了院儿。

老太太进三儿家屋里就笑道,“来客啦。”

“婶子,扰了您。”

这位汪举人是带着礼来的,带了四样果脯登门,就是为孝敬宋孝廉的母亲,听闻老太太声音急忙站起身行礼。

他知晓这老太太挺能耐的,一把岁数了开几家铺子,说话做事很是干脆利落。

瞧瞧这位老人家的精神头,头戴灰色狐狸毛帽子,身穿披风,脖子上扎着狐狸毛围巾,精神烁烁。

马老太一边摘帽子挂在衣服挂上,解开披风随手递给她三儿,一边示意汪举人:“你坐,坐。平日里就应该多来串串门,怎么会是扰。”

钱佩英和宋茯苓、米寿,通通躲了出去,为避嫌,方便人家说话。

其实就连此时的李秀也啥都不清楚。

她哪知道宝子三叔家的贵客是冲她来的,还在后面烤蛋糕呢。

又要过年了,再加上最近成亲走礼的多,买卖不错。

李秀都没空烤列巴,竟干大活。

双方坐在沙发上互相客套一番后,汪举人先向马老太和宋福生表示:

这事,他太失礼了。

只是说句实在话,宋家的底细,太难打听,一点儿也打听不到,才不得不硬着头皮上门。

马老太抿口茶,点头表示理解,还帮对方解围道:“不怪你,我们家是后搬来的,你确实打听不着什么。一向都是我们向媒婆打听别人家的事。”

宋福生跟着抿口茶,在心里补充:老娘那意思是,我们家想让别人知晓的,你才能知晓。不想让你知道的,你到死也打听不到。

汪举人说:

他见过李秀,那时候他还在考秀才,是在点心棚里见到的。

而来喝喜酒那日,算是第二次见到。

马老太了然:噢,明白,是考棚那阵的事。那看来,你是一眼就相中李秀了是吧?

汪举人紧接着又将自己的情况讲明。

他妻子于四年前离世,家里有一儿两女,皆已成家,儿子在外县做主簿。

经济情况,从前的日子也就是清俭的程度,略有薄产,但基本全置办了书籍。眼下中了举才有所改善。

至于为何忽然动这个念头,是因为两个女儿女婿虽在城里住,离他近便,时而照顾,但是也想着梳洗、煮饭,身边能有个亲近人。这场大雨瘟疫下,更是觉得身边要有个伴。

马老太:明白,然后你就想到李秀了。

那个一见钟情的,比你年纪小好些岁的,长的还挺带劲的,最凑巧的是,你来喝个喜酒又二次见到啦,心里更是刺挠的。

你不找大姑娘,是嫌弃她们不懂事。

娶大姑娘,还要经管岳父岳母一大家子的事。

李秀这种有过经历的,她会惜福,既年轻能照顾你,又懂事俏丽,还没一帮娘家人做拖累,你就觉得这样才是最适合你的。

你虽没说透,但咱老太太懂。

“你的情况,我知了。”

“那婶子,她那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