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我全家都是穿来的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683

分卷阅读683

    一下吗?你不用发千两,知晓财政紧张,奖个三头二百的银票也行呀?没有。

真是应了那句话,像陆畔那种有钱人,越有钱越有,像他们这种的,越眼热越没有。

话说,就算解元在家,他就不信了,你们真敢让陆畔请客?

好好好,好说,请。

但宋福生谨记媳妇的话,知晓自己酒量不太行,大冬天喝的气喘吁吁还要赶车回家。

他主动说:

我请大家喝茶,咱别喝酒了。

想必,最近诸兄酒局也很多,早就喝够,咱们改喝茶,好不好?

不是有那么句话,万丈红尘三杯酒,千秋大业一壶茶,咱们边吃边喝茶边互相探讨交流。

而大家之所以嚷嚷让宋福生请客,事实上,是因为大家早就发现宋兄其人和哪伙人都能交谈上。

宋兄可以和平民出贵子的杨明远说:“有小厮啦?”

能和榜单前列年纪极大的举人们互相抱拳致礼,得到这些年纪大的举人从心往外的尊重。

宋福生以前那可是当官的人,官身不要了下场科举,能得不到这些真正读书人的尊重吗?越是年纪大的人越知晓,一般人没有从头再来的魄力。

宋兄更是能和高门贵子出身的谢文宇他们笑着交谈:“恭喜。”

谢文宇立马真心诚意的回应,急忙凑到宋福生身边道:“您真得好好恭喜我,您不知晓,我是榜单最后一个,哈哈哈哈哈。”

看看,要知道,这界举人里有几位“各色”的,那几位完全可以不用给任何人面子,是有资格不合群的。

对,没错,说的就是谢文宇他们几个。

他们几个能对宋福生笑的露出小嗓子,未必能瞧得上其他人。

所以说,唯有宋福生宋兄出面,才能攒齐局子。

必须让他请客。

就这样,一群意气风发的新晋举人们,走在奉天街头,引无数百姓围观,他们有说有笑的结伴去了附近的山泉太平馆。

一盘盘糕点果脯小吃端上桌。

一壶壶热茶冒着热气点泡了起来。

外面雪挂在树上,还可见冰挂和雾凇,正和茶馆里热闹至极的气氛遥相呼应。

这些举人们以梦为马、不负韶华,直到今日,略有小成。

正可谓:寒江雪柳日新晴,玉树琼花满目春,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

这一天的“沙龙聚会”办的格外成功。

这些举人们吟过诗作过对,有许多举人提笔挥毫书写过万丈豪情。

也共同怀念过解元陆珉瑞。

陆畔走了,但是他在科举这件事上,却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他一代武将,满腹经纶的传奇,和引起许多文人可惜的故事会一直流传下去。

总之,甭管陆将军过后承不承认是这些举人中的一份子,这些举人都认为陆将军与他们是同年,大家很想念陆畔,阿门。

举人们更是只喝茶吃茶点就上头了,气氛渲染的像喝了两坛黄酒般,共同齐刷刷朗诵起: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故国神游,多情应我笑,早生华发……”

这些人在朗诵时,完全沉浸在诗歌的情绪中。

他们似看到了:

大江之水滚滚不断向东流,看到了如雷的惊涛拍击江岸,激起浪花好似卷起千万堆白雪。

雄壮的江山奇丽如图画,一时间涌现出多少英雄豪杰。

似看到了:

当年的周瑜春风得意,绝代佳人小乔刚嫁给他,他英姿勃发,风度翩翩,手摇羽扇、头戴纶巾,从容潇洒地在说笑闲谈之间,就将强敌收拾的灰飞烟灭。

这些举人们也完全代入进:可笑他们多情善感,过早的生出满头白发。人生犹如一场梦,让他们共同举起酒杯来祭奠那万古的明月。

“诸兄,干杯。”

没酒,以茶来替。

林守阳响应大家,在端茶杯做出干杯动作时,小小声吐槽坐在身旁的谢文宇:“你是怎么考上的。”

这么著名的诗,刚才谢文宇那家伙竟然朗诵时念错一字。

谢文宇:嘘,揭短作甚,怎又损我?我也纳闷自己是怎么考上的,但咱就是考上啦,说别的没用。

这天,画师们也被茶馆老板特意叫来,让画师在一旁画下举人们聚会的这一幕。

这一幕,非常难得。

在茶馆老板心中,往后想再凑齐这些人可是不容易。

因为下一场过后,甭管这些人是继续向前走向殿试还是落榜,都将面临着去四面八方做官。

茶馆老板打算将这幅画,将这些画师们画下的雅图集挂在他们茶楼留念。

文人雅士嘛。

这可是恢复科举后的第一届学子聚会,全部聚齐,意义不同,这是其一。

其二的意义是,万一这雅图集里将来出现大大官呢,很有这种可能的。

你看看那里有几位的出身,那样的世家背景,将来不做大官可能吗?

还有他非常看好的宋老爷。

茶馆老板真心祝福奉天的这些举人们,前程似锦。

而这一日,对于宋福生来讲,他就觉得自个很忙。

一会儿这个叫他:“宋孝廉,你看看我写的这个字,怎么样。”

一会儿那个唤他:“孝廉兄,您给品鉴品鉴。”

孝廉,一种雅称。

如此唤他,就是对他的一种认可和尊敬。

说他是孝顺父母、品性廉政的人,夸赞他是清廉之士。

然后,宋福生还得听八卦。

恩,好多人都想和他说说心里话。

第六百九十九章路越走越宽(二更)

宋福生今儿真听了不少八卦。

比如,杨明远那孩子很实在的私下告诉他,举人名下免征税的田地亩数已经给卖了出去,换租子。

啥意思呢,就是打比方说,有一位地主找到杨明远,税收太重了,地主想将家里的地挂在杨明远名下,这样就可以免税。

杨明远举人已经到手,是那种到死都可以一直帮地主免税的身份。

而任何人也不可能白帮人忙,地主需要表示表示。

杨明远可以选择两种方式。

一种是年年收下地主给的孝敬银钱。

一种是不要钱,要粮。

每年税收,朝廷征上去地主你两三成的粮,咱帮你免税收不要那么多,咱要一成粮或是一成多一些。

当然了,地主家那么多亩数,杨明远每亩地都抽成要粮食不会是为吃,杨家总共才几口人?能吃多少?

收上来是根据每年粮价不同,他要自己寻妥帖的人帮忙卖。

杨明远认为,每年收粮向外***买断给银钱要合适得多。

宋福生听完点点头:“挺好,这样能细水长流,年年都有一笔进项。”

“不过,叔,今年我要的是银钱。”

是啊,今年你要粮也没有啊,一场大雹子下来,地主家也没有余粮。

地主指定是寻思赶紧的,给你些银钱,你快去衙门将欠的税粮免啦,免得被时时催收。

而且,你目前确实需要银钱先改善一下生活,杨家底子太薄。

“叔,没有人寻你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