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我全家都是穿来的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611

分卷阅读611

    都在这里,那都是点心师父,后厨也新搭了烤炉,就全留在这里现做吧。

“你儿子不用惦记,我让阿爷给领回去,”宋福生看李秀欲言又止,先抢话道。

至于做点心的细粮不缺,粗粮嘛,“没事儿,我让老牛头给大郎他们留话,仓场衙给你直接送这里来,倒是你们吃的菜和?”

陆畔忽然插言,指向后院,他给带来不少鸡鸭鱼rou和菜,全子正带人在卸车,是各庄子在昨日下雹子前抢收上来的。

刚才先去镖局时,已经卸下一半,他离开那阵,婶子在归拢。

马老太探身望了眼后院,一脸:你看看,你看看,啧啧,她就知道,这孩子心细。

刚三儿担心她那阵,她就想说:亏了谁,也不会亏了她,快放心吧,别啰嗦。

而且,包括前头她劝儿子的那句外面天塌的有高个子顶着,实际上心中所想也是:咱可不是无依无靠啊,你别搞不清状况,那高个子就是陆畔。

即使这里闹灾到需要咱再逃荒,你看看那阵势,逃的姿势绝对也和上回不一样了,你信不信?

“那我走。”

高屠户和大伯他们几个汉子就要跟着宋福生走。

宋福生心知:这些男人是不能劝留下的,甭管多大岁数,回去帮不上忙也不能劝留。因为那一个个心中指定很惦记田地,那是农民的大宝贝,有的恨不得不活了也要护住的宝贝。

陆畔再次插言。

这次说话前,他情不自禁瞟了眼宋茯苓的头顶。

陆畔让宋福生回去装好东西在镖局门口等着就行,这面的人,他直接派车,就别跟着来回跑了。自家的牛车最好也留在城里,免得出城时废话,牛走泥泞地也费劲,坐他的车。

宋福生走了。

“叔的衣裳在我车里,”陆畔挑一个点心店众人都忙起来的时候,趁大伙出去卸菜、放菜,收拾包裹,才一本正经对茯苓道。

茯苓三问:“你刚才不是去过镖局吗?”

“怎么不将衣裳给我娘?”

“那你拿进来吧,我装包。”

陆畔皱眉望着她:我要与你单独说两句,你给我路都堵死了,你?

隔壁书肆三楼,谢文宇他们站在窗边:“来啦来啦,快看,珉瑞和那姑娘。”

第六百三十三章像只鱼儿在你心房游荡

小全子冲小厮们频繁使眼色:

往这边站,这边,说你呢,站这里。

少爷和茯苓姑娘要出来了,咱们都给遮挡着点儿,最好让宋家一堆闲杂人等,看不见他俩在单独说话。

宋银凤端着托盘,托盘上摆放奶茶,嗳?陆将军呢?怎么一转身就不见了。

“银凤,你瞅么呢。”

“娘,我这不是要?”

“你别这那的,放下,那都不是外人,快些过来帮我干活是正经。”

马老太又指挥高屠户他们不准去院子里,理由很充分:地窖里都是水,不能将物什放在那里,给她通通放楼里。

指挥葛二妞李秀她们,前面门店进来客了,听不见门响吗?

总之,她给大伙指挥的团团转,放下怀里的西瓜后,自己却隔着后窗偷摸看。

要观望的,要观望。

有些尺度,还是需要她把握的,咱家可是女孩子。

可是,马老太不得不说,她孙女是真让人省心……

“你不用看我,在前面走你的就行。”

怎么回事呢。

陆畔亲自打着伞,出了门就原地站下,等待宋茯苓进伞里。

不是要共撑一把伞,而是他想举着伞给她遮挡。

当然了,能共撑一伞,那是心中最盼的。

然而,宋茯苓不但催促他先走,别堵在这,而且从身后拿出一把更大号的伞给自个撑着。

俩人,俩把伞。

陆畔不着痕迹的,走几步,就会站下,回头看宋茯苓。

书肆里三楼的三人,磕着瓜子,坐在窗边高凳上,不错眼的看隔壁院落:“呵呵,呵呵呵。”

“那大伞真耽误事儿”,看不到他俩表情。

林守阳说:“没事儿,门斗那里就能合上伞。”

“嗳嗳?巴巴的瞅了。”

宋茯苓收伞抖了抖,仰头道:“考童生榜首奖百两银,你知晓那事儿不?”

“不知。”

“那你现在知了吧,不去领回吗?”

陆畔脸朝楼的方向,可不就被那三位发现巴巴的瞅,盯着茯苓的眼睛,微挑了下眉:“你想让我去领?想要?”

“我要你钱做什么。当然要领了,那不是你应得的吗?不花,摆家看,也要领回来。”

宋茯苓说完,上下看了眼陆畔,“嗳?你是不是也不知和你同榜单都有谁啊?”

“谁?”

茯苓一脸果然,这小子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考完就走人。

没准考的时候都能给自己批卷了,知晓自己的成绩,然后就再不关心。

合着还没有他们这种小老百姓知晓的多。

陆畔看懂了,解释道:“我事多,有些小事,是会注意不到。”

又福至心灵添了句:“不过,这回发榜,我会过问的。”

叔和他一起考秀才,要看看榜二是不是叔的名字。

宋茯苓一噎,差些脱口而出:你不要这么嚣张好不好?

“你不是有话要说吗?”

宋茯苓之前在楼里,三句话给陆畔逼的,干脆坦白:“取易是借口,我想和你说两句话,能否随我来?”

眼下,宋茯苓又直奔主题,弄的陆畔哑然。

“说呀?”

“明日,我要出城一趟。”

“去驻地?”

陆畔:“……”说一句就能猜到要去做什么,太聪慧。

茯苓不知陆畔评价她聪明,要是知晓,她还会纳闷呢:

自己怎么就成了大聪明?

这不是很正常吗?她在现代是上班的人。

哦,不,就是不上班的人也应该知道,看新闻听广播还不懂吗?接下来的流程,下这么大雨,作为一方长官不去巡查才是有问题吧?

茯苓就没有自觉,忘了古代的姑娘们没有电视广播,是不出去工作的。

没有开拓眼界的媒介,没有参与过,怎知?

即便是高门贵女,大多数的父亲长兄也不会与她们讨论政事和行政流程,女儿只是女儿。

哪怕是要培养进宫,也不会多讲。

所以就经常有搞不清局面的妃嫔惹怒皇上。除非浸染多年,听的多了,才能自个摸清脉络。

就这,进宫懂点政治的妃嫔都属于特例,都能混个懂圣心。

而古代的大多数的识字姑娘是,压根不会对枯燥的政事感兴趣,一辈子也用不上,学它看它干什么,还不如钻研书法绣艺。

有的高门妇人,能夸张到自己的夫君具体做什么工作也不知,男尊女卑,男人家压根回家就不与你讲,又去哪里能知晓?只吩咐妻子做什么即可。

这就是陆畔认为宋茯苓聪慧的原因。

“不用惦念。倒是你,如若真出现雨灾,不要怕。无论我在哪,都会确保你一家人无恙。”

我?

宋茯苓心想,我也没惦念你啊。

“好,我会告诉我爹一声,你走了。

其实,真出什么事,你不用及时回,也不用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