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我全家都是穿来的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569

分卷阅读569

    那么,他该写什么样的“丑事”?

“杨康”的脑中闪现,那日见到宋茯苓的点点滴滴。

那日,天一书肆,忽然来了位姑娘。

他其实早在姑娘刚登上二楼时就瞧见了,只一眼就看了个愣。

油灯下,“杨康”动笔,从这第一眼开始写。

写姑娘认认真真查看书卷的侧颜,稍微出一点动静,都能搅乱他的心。

写女孩收拾东西离开,他急忙跟着离开。

看她浅笑言兮与身边妇人说话,看她一身男装,利索活泼的一跃跳上马车,挥马鞭那一刻控制不住怦然心动。

写他背着沉重的书香跟在马车后面跑,却怎么也追不上,姑娘挥一挥衣袖离开,他仅剩满头大汗。

写回到家,恰巧听到母亲正被嫂子抱怨。

抱怨这些年,供他读书有多辛苦。

质问为何某商户曾家想寻了小叔当姑爷,怎么就不应。

那曾家姑娘虽丑了些,曾家却有钱啊,别心比天高。

即便往后相中体面人家的女儿,靠给人浆洗衣裳当聘礼吗?拿不出,小叔这个人就算百里挑一,女方爹娘也不会应,更何况他还没那么好。

娘气的脸发白说:“你给我小话听行,可你不能说我儿,我儿怎么不好了?”

“你二儿心浮。咱小老百姓,娶妻嫁人不过就是寻个伴在对付过日子,他呢。咱这种家境,也就该为油盐酱醋忙活,他呢,诗词歌赋。”

第二日,嫂子的话就被证实了,他心比天高。

第一次心动的女孩不是普通姑娘,她被请上了天一书肆很是闻名的三楼。

听说,那里有许多许多定期淘换的藏书,那里从不对外。

他每次上楼,都会渴望的瞧一瞧那仅差一层的三楼。

所以当天一掌柜来收书卷时,他知道也是拿给那位姑娘单独看的,并没有多问。

他看到掌柜的恭恭敬敬送那位姑娘离开,只触摸到手中秃了的毛笔。

“杨康”洋洋洒洒的将这个短故事写于纸张上,上面并没有写刻意的出丑事件。

可通篇却将出身、男人“穷”的窘迫,在遇见心动女孩的止步,卑微下更想护好自尊的心态,跃然于上。

与此同时。

烛光下,陆畔趴不下去了,闭眼装睡了好一会儿,却一点儿睡意也没有。

他一会儿脑中转悠胖丫那张脸,皱眉、疑惑、纳闷、给他倒茶礼貌的笑,看他咽不下去微挑了下眉,以及冲他上下扫了一遍品鉴的眼神。

一会儿脑中又转悠他傻跑那一路。

很后悔自己当时为什么要跑。

就像是一种本能似的,她一个“不”字出口,他知道是不要礼物的意思,脚不听自己使唤就窜了出去,唉。

还有,她气急败坏:

“你是在逗我玩吗?”

“陆珉瑞,给你包扔河里。”

陆畔莫名的心虚,心浮气躁。

趴在枕头上,捶了一拳床榻就起来了,再躺不下去。

还是看书吧。

这世间,真是。

唯有看书、做东西、打仗,才是最简单的事。

看着看着,陆畔就入了迷,很有正事。

而且他正的书籍,已经不是考秀才和考举人才会用到的复习书,是更上一步甚至两步才会看的策论书。

至于考秀才和考举人是否担心,那不就是进去走个过场吗?他感觉自己都能猜到很多题。

此刻,还有一位觉得书比人好玩,那就是宋茯苓。

弄的好几个人进屋劝她别看了,眼睛不要啦?

马老太还很小声地劝道:“你听奶的,外面都在吃吃喝喝,你不吃,是不是傻?”

宋茯苓无语,那吃饱了也不能硬撑呀?

再说阿爷和弟弟meimei们吃点就吃点呗,还有那些奶奶们。

此时,院子里坐的全是人,除了那些正在贪黑盖房子的壮劳力,“老弱病残”都在这里。

八位老太太在分点心,各家给拿点,你几块,他几块,匀着样式的分拿陆畔给送来的点心。

孩子们吃樱桃。

金宝衣裳前大襟都被樱桃水染红啦,满院子孩子兴奋的吵吵嚷嚷。

就这,还没烤鹿腿,晚上也没做什么特别好吃的,娃子们就能咋呼起来。

宋阿爷、任族长、大伯爷爷、高屠户,牛掌柜,这些老爷子们也在,一边唠嗑一边等宋福生,

不见宋福生到家说几句话,睡不着觉。

没错,宋福生此时还没到家呢,中间富贵有回来送过信儿。

说是半道上,宋福生就被知县大人给截走喝酒去了,席上还有好些人,都是童谣镇的名人。

然后告诉一声,宋富贵急忙又回了童谣镇,他得赶车呀,怕宋福生喝多。

这些老爷子们正聊着陆畔,定海将军如何如何好,定海将军在外霸气,来了家里接地气。

任公信就是在这时,进了院。

他已经听任子浩讲了,三儿这一日都直打蔫。

啥都明白啦,就一个感受:

我的天呐,俺爷俩差一步就要戳了“老天爷”的肺管子,前程不要了吗?

三儿先不说,要真提亲,就差一步,大儿子的前程搞不好都得让他不小心搭进去,大儿在城里还啥也不知道呢,搭进去就得莫名其妙。

可是话说回来,再心惊也要压下去,还得更与宋九族处好关系,往后处的要更黏糊。

“公信啊,你咋来啦?”任三叔道。

“我听村里人说,你们都在这里坐着,寻思说说话。”

宋阿爷指了指:“坐。”

任公信没坐,因为离那座位不远坐着正瞪他的任族长。

“哎呦,鸽子蛋。”一回神,任公信这老家伙,就瞧见了王婆子手里的蛋。

“你吃过?对了,这玩意咋做能更好吃?就煮喽?”

“你们要真吃啊?”

“瞧你这话说的,谁还能拿蛋玩啊。”

“一两银子一个。”

“啥?!”王婆子以为自个耳朵出了毛病。

任公信用手指着蛋:“真的,不一两银一个,也是极贵,在我大儿子家吃过,没听茬,不信赶明你打听打听。”

他对这事记得很清楚,因为他那不孝的大儿媳身边的陪嫁婆子,在他端子笙家饭碗时给他念小话听,吃的他直噎得慌。

后来也刻意寻人问过,去庄子买能便宜些,到了奉天真能卖进大户一两的价。

王婆子:“哎呀我的吗呀,马jiejie,我手里拿着十多两,快些拿走,别整碎。”她就是个吃鸡蛋都会算计的穷命,下不了这一两的口,她儿媳怀孕了也不中呀。

马老太闻言也咂舌的不行,“不就是个蛋,要不,咱们养鸽子吧。”用小孙女的话是,这属于经济作物,可比种地强百套。

外面由于鸽子蛋是“天价”的插曲,惊呼声不断。

任公信还得了半个枇杷,是宋阿爷给的,因为公信同志指着枇杷说,没吃过那个。

阿爷寻思那给你半个尝尝,又给任三叔半个,任族长、任七叔都是一人半个,再多了可没有,俺福生还没吃着嘞。

话说,阿爷今日才第一日吃香瓜,更不要说枇杷了。

香瓜秧都嗦了嗦。

米寿说:“太爷爷,那里别吃,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