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我全家都是穿来的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448

分卷阅读448

    ,太碎了。

一个个累的吭哧吭哧的,双手还抱着小书桌。

事实上,他们怀里抱的都不能称作是书桌,也就是大人平日里坐的凳子。

这些娃子们要干嘛去啊?

没办法,没地方念书了。

公共大食堂在宋福财伯伯的带领下,天天烟熏火燎。

咳咳咳,他们天天用童声咳嗽,咳得弯了腰,咳成了小老头小老太太。

这不嘛,胖丫jiejie忙完黑列巴那一摊,将那些大jiejie教会,让二丫jiejie当生产组组长,抓好生产量,让宝珠jiejie当会计,记好每人每天做了多少块,就立马甩手不干,来拯救他们了。

说再不能这样下去,领他们寻找新课堂。

“小么小二郎,背着那书包上学堂,预备唱。”

“小么小二郎……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刮,只怕先生骂我懒,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小么小二郎……不是为做官,也不是为面子广,只为穷人要翻身啊……”

大地上,汉子们听到离老远传来的歌声,用袖子蹭了把头上的汗,脸上露出了憨憨的笑。

这几天一直都是。

孩子们一来,他们心里就清楚,再过一个时辰就能吃上饭。

整的他们只要累的直不起腰,就开始盼孩子们来。

没错,宋茯苓新寻找的学堂就是田间地头。

她考虑,领着孩子们来这里念书,一是能锻炼他们的力气,去荒地得走挺远。

而且在第一天时,她就对小豆包们说:“我们每日都比前一日多走一百步,这样我们就有希望在伯伯叔叔们秋收时,能走完咱们家这些地了,你们说好不好?”

好吧,她其实是在给自个鼓劲。

将学堂设在外面,第二面的考虑就是,让孩子们在背书的同时能亲眼看看,这一大片荒地到秋收变成碗里的粮食,是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割草、放荒、种地、铲地、松土、除草、趟地,用木梨子趟成一拢一拢的地。

拔草,每天草长起来每天都需要拔这一大片地的草。

然后才能收获。

收上来也不闲,还得晾晒,像黄豆需要用滚子压,扬长,把黄豆皮子和脏东西扬没了,这才能装进袋子。

好吧,她其实是想自个亲眼见证整个过程,不能干还不能看嘛。

恩,就是以上过程都是问爹娘的,她一顿死记硬背。

总之,甭管为孩子们还是为自个,头上扎着白色蓝花三角布的宋茯苓认为这事,很有意义。

比昨日多走了一百步后,宋茯苓找了一块不影响村里壮劳力干活的地头停下,支黑板。

胖丫jiejie小课堂开讲了: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我们今日要学的是: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宋茯苓一边往黑板上写,一边讲:“什么意思呢,就是讲盛夏晌午,烈日炎炎,你们的祖父祖母、爹娘、伯伯、叔叔,却还在劳作。他们被晒的累的汗珠滴入泥土里。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粒粒饱含着他们的汗水?”

宋茯苓忽然回头,就像后脑勺长了眼睛似的,粉笔让她刷的一下掰掉一截,准确无误扔到宋金宝身上,动作极其行云流水:“宋金宝你又不老实,拐带别人听不好。我刚才讲的你有认真听吗?”

“认真听啦。”

“还犟嘴?起立,那你重复一遍吧。”

“盛夏晌午,烈日炎炎,我祖母、我?姐,咱祖母在村里熬奶豆腐呢,我爹带一帮木匠在家破木头,大伯在掂大勺,我三叔更厉害,他干脆进城了,咱家也没有人在地里干活啊?”

给宋茯苓都气笑了:“不许抬杠,领回精神,现在地里的你不叫伯伯叔叔吗?”

宋金宝偷瞄了眼jiejie严肃的脸,紧张地咽了咽吐沫继续道:“伯伯叔叔却还在劳作,他们的汗珠子滴入了泥土里。有谁想到,我们等会儿要吃的干饭,粒粒里面都掺着他们的汗水,不是,姐?”

“你又想说什么。”

“那饭得多味儿啊。我也没吃出来汗味儿啊。”

这话题可是引起共鸣。

小豆包们立即针对粮食到底有味没味展开热烈讨论。

正方同学代表钱米寿。抛出有力证据:“有味,jiejie昨日刚教过,大白馒头喷喷香,伯伯叔叔种的粮,春天育苗又插秧,夏天还要地里忙,我们吃饭要注意,不要乱洒米和汤。味儿,香。”

反方同学:“你别狡辩,现在是说臭味,汗味。”

还有和稀泥的,宋丫丫小小丫蛋招手问宋茯苓:“jiejie,啥时候上挖野菜的课呀,我稀罕学那个。”

给学前班宋茯苓阿姨气的呀。

田里干活的的汉子们却一个个笑了起来。

团长家这些娃子们都与村里娃不一样。

听说,任三叔他们研究过,要不要将村里六岁以下送来一起念书,管是学没学到啥呢,听着说话一套一套的就出息。就不知该如何张嘴让团长闺女给帮忙带孩子,所以虽眼馋,但没好意思提。

此时有一人也在注意着,任族长。

眼下山边荒地是由任族长在督工。宋阿爷是带着自家人在山上开荒。

这几天,任尤金每天都在观察这些孩子。甚至娃子们一到,他就刻意往这面凑。

发誓过,不再教任何学生,可是?

还有几个人也离老远在看宋茯苓,马老太她们。

马老太就纳闷了,她带领奶豆腐队,小孙女带领大列巴队,同样管理一大帮人,咋就把她累够呛,小孙女却一天天跟玩似的。

第四百七十六章你家孙女是金子做的?

我说,你小孙女还会画画呀?“九嫂子用胳膊碰了下马老太稀奇问道。

马老太望着远处支起画板子的小孙女笑,眼角笑出了褶子、

她微扬着头:“恩,琴棋书画,都会。”

其实,以前马老太纳闷过,是啥时候学的啊?

问老三两口子,那两口子都说,“一直学来着,打小就学。”

那咋不教教针线活啥的呢。

过日子有用的一点儿不会。

这么大了,缝个小衣找几个jiejie。人缘倒是好,谁都给帮忙做,别以为她不知道。

至于上山砍柴那更是,孙女拿着镰刀一副笨样,你看胖丫干活,能给你累够呛,会让你情不自禁的就吼出:“快别干了。”一看就知,没下过地、没砍过柴、没挖过菜,草菜不分。

其实不止马老太认为三儿三儿媳妇没正行,竟教些没用的,小小农女,学那些作甚。

就连葛二妞那几位老太太,最初也都是这么认为的。

可挡不住宋胖丫会独家绝活:能挣银钱。

甭管是做点心、黑列巴还是奶豆腐,这都可以通通称为会挣钱。

你就说服不服吧。

这手绝活,就能给她们的嘴堵的严严实实。

并且极其认同宋福生那番话:“人有长板短板,这世上就没有十全十美的人。这方面不擅长,那方面就会格外突出。”

恩,太有道理了。

整的这些老太太们头回听到这番说辞时,第一反应竟是:要是家里的姑娘们都能在挣银钱方面格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