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我全家都是穿来的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376

分卷阅读376

    我挑的这个多实用。

这不就是靴子嘛,只是下面是绣鞋,绣鞋上面缝出到小腿肚长短的夹棉花的布,不像现代靴子那么硬挺,只是棉,脱下来自然是耷拉下来的,但是那也不灌雪不透风不是?再说古代女人裙子长,也压根露不出来这部分。

宋茯苓手中的是深蓝色绣鞋,上门绣的是祥云似图案,就是上面套小腿肚的棉,也绣着两朵云彩。绣的极传神。

脑海里闪过钱佩英捧着她绿色绣鞋一脸稀罕的模样。

宋茯苓问店家:“这双鞋多少银钱?”

“四两二钱?”

宝珠也被价位吓一跳,先小小声道:“小姐,你是不是选中店里最贵的一双啊,”又急忙道:“掌柜的,这是对面马老太糕糕兴兴店的东家。”

“东家?马老太是你啥人?”

宋茯苓一歪头:“我祖母。”

“噢,那我给你算便宜些,你看中了嘛?”

宋茯苓想了想,这个一定要买,也一定要由她来买,老妈古代之旅的第一双绣鞋。

“看中了。”

然后宋茯苓还看中了好多,月牙白刺绣蝴蝶裙子,还有一条散边到脚面的长裙,大摆的那种。

她都能想象出来,自个要是在家转圈,裙摆都会飞扬起来。

还有一双月牙白的小白靴。和她给老妈买的那双绣鞋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穿上长裙后,看起来是只穿双绣鞋,但是上面还有一长截箍住小腿肚的月牙白棉。

可最后她也只是看的欢,没买,倒是拿起的是一个棕色小帽子:“掌柜的,这个多少银钱,五岁的小娃能戴吗?”

宋茯苓手中的帽子,像她以前看电视里那些小地主扣的小帽子,帽子上都戴着大钱。

她想象着要是给弟弟做一件大钱长袍,扣着这小帽,小帽后面再编条小辫子,应该能挺好玩。

而且她弟可喜欢戴各种帽子了。

当四壮匆匆忙忙赶回来时,发现小小姐就没买完呢。

最后,仨人在终于要回点心店前,宋茯苓又跑到老白家的点心铺子里,稀奇地东瞅瞅西看看,临走时买了“白胡子”。

白胡子就是这里老百姓的一种叫法,其实就是现代的龙须酥。

唔,好吃。

“奶,我回来啦。”

“嗳呦,这是买么啦?”马老太急急忙忙迎上前。

田婆子在宋茯苓脱掉斗篷后,笑的露出豁牙:“嗳呦,咱家胖丫,今儿可真是俊俏得很。”

“老田,你看看,我就说吧,还是你有眼光。”

宋茯苓还没等张嘴呢,门又被人推开了,小全子出现。

“送么?送蒜?”

(//)

第四百零一章进城的丫(二更)

驾。“捂着棉头套的马老太,眯着被风雪迷的眼,有些不放心的一边赶车,一边回头看身后跟的骡子车。

身后跟着三台骡子车。

那几台车里装着好些蒜,装着她小孙女和蛋糕店里的小高小王小宋。

本是该让这些人坐在自家牛车里的,但是今儿个马老太买了好些黄纸。

她自个驾的这台车里,装着一车会为死人烧的纸和上供会用到的烛台等东西。

而家里另一台车里,固定的每日要拉蒸笼,仨人坐在外头,俩人在里面把住蒸笼。

最近店里忙,家里来了王忠玉和大郎他们几个男的,都在那台牛车上。

就这么的,小孙女就上了装蒜的骡子车,那几台骡子车都是来自国公府城郊庄子的。

“驾。”马老太吸了吸鼻子。

每日赶车往家回是最遭罪的。

这个时辰一点阳光也没有,干冷干冷,路上灰滔滔的那个黑,说彻底黑还没有完全黑透,冷冽的北风那个吹。

像今日才出城不久,雪花又飘上了,雪沫子直往眼皮里刮。

田婆子也坐在赶车的位置上,她和马老太一边一个,戴着大棉手套抢缰绳:“来吧,我赶一会儿,你在手套里活动活动手指。”

马老太给了她,冲旁边离她不远的另一台牛车喊:“忠玉啊,慢着些赶,飘雪了,地上哪里有冰看不着,宁慢些回别翻车。”

王忠玉倒是没太冷,男人火力旺:“晓得了大娘,你们也慢些,一会儿再黑就点火把。”

马老太又趁机回头,其实即便探身看也看不着啥,但是她惦记,那骡子车里也不知冷不冷。

冷啥呀,宋茯苓被蒜袋子挤在一起,想动弹都动弹不得。

这谁呀,谁干的活,系袋子还没系严实,撒出半袋子蒜,呼啦啦随着车晃都撒在了她身上。

之前,宝珠说过她香,还问宋茯苓擦得是什么呀,感觉比陆三小姐都香,是那种一抬手一转身间飘得淡淡香味,很好闻。

上车前,高屠户大儿媳也嗅了嗅鼻子说过:“胖丫怎这么香呼呼的。”

宋茯苓:这回,来,你们再闻闻,身上除了蒜味儿没别的。

宋茯苓有些后悔,为什么不坐好马车回家,在那车里能喝热乎喝茶,甚至都能拖鞋盖着皮毯子,抱着小火炉躺车里看书,她找奶奶干什么啊。

在瞧眼下,黑嚓嚓的车斗里,压根不敢乱动,怕一屁股坐碎蒜头,动作稍微大点儿,掉她身上的蒜就哗哗往下掉干皮子。

和早上来时的待遇简直天差地别。

没等过桥呢,家里这头的人,就发现好些台车回来了。

因为近两日,宋阿爷又组织金宝以上的半大娃子们,将好不容易拉回家里的大石头,又折腾着用爬犁往外拉。

拉石头要做什么呢。

要从自个家大门口,一直到河边,搭那种用石头做的到膝盖高的石头灯,说白了就是用石头块围起,给里面的火光挡雪挡风,到时好在里面点上灯油。

十几米远一个,整出一条用石头灯做成的路。

从二十九开始点燃,一直点到出正月。

做这个,一方面是方便于家里人来回出入,天黑能有个照亮的,家里过年不能挂红灯笼,也有用这个代替的意思。

一方面是要过大年了,要弄出一条亮堂的路,告诉老祖宗们,告诉那些离去的人,他们现在这伙人家在哪里。怕路太黑,那些人寻不到回家的路。

宋阿爷是很信这个的,所以这两日就一直在忙这些。

包括让马老太大手笔买的一整车的黄纸,回头还得组织妇女们叠金元宝,都是公家钱买的,回头给马老太能报销的那种。

宋阿爷就让小子们先别堆石头啦,去桥边迎一迎。

而此时河边的村里人,也在大声和马老太她们打招呼。

在村里人眼中,牛啊,这老太太,得老有钱了。

瞧着吧,村里现在已经打赌开春后,那伙人到底能盖多少间青砖大房啦。

别以为他们不知道,那伙人不止有四家点心店,最近这段日子更是出出进进,外县酒楼也进村买货,张嘴就打听宋福生。

可见那伙人还有一个大买卖,瞧那个忙乎劲儿,应是也不少挣。

钱佩英听到动静,举着火把带小跑的迎过去,先问老太太,胖丫呢,老太太一指骡子车,米寿嗖嗖嗖超速奔了过去。

钱佩英还没等看到她闺女影,就闻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