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我全家都是穿来的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99

分卷阅读99

    年轻啊,年轻就会气盛,到底没忍下买牲口买药多花好几十两的气,指着吉顺店旁边的店问道:“我看那家店更亮堂些,也这个价吗?”

那位领头笑了:“那是广源店,给商人住的,可以啊,你们去。”

士农工商,有许多士、农,明明外面的铺子开的大街小巷,买卖做的比商人还热闹,但也绝不在外面承认自己是低人一等的商,怎么可能会去那个店。

小媳妇抿了抿唇,抱紧女儿深吸口气,不说话了。她男人冲她摇了摇头。忍吧,忍到地方就好了,人家就拿准你们得买牲口,得买药这一点,所以才黑成那样。

宋福生正要和里正爷他们紧急商量,住柴房?要是柴房也容不下这些人,马圈?不知马圈要不要钱,反正得做好一宿扔进去一两银子的心理准备。

都已经走到宋里正身边了,滕头也走向了他。

滕头问:“是读书人吗?”

宋福生一愣,然后被滕领队拉着,借一步说话。

滕领队告诉宋福生,燕王很重视读书人,重视到什么程度呢?

因为王朝没统一,是四分五裂状态,就不能统一科举。

燕王就担心啊,科举已停好些年,怕这些读书人为忙生计都不再进学,所以就处处宽待读书人,各个方面都有体现,这是他们这里的特色。

主要体现在,燕王管辖的所有城池,因不能科举而不能考取功名的原因存在,所以只要你在知名书院读书,拿出读书人持有的私印,打比方你吃喝住都比普通人便宜。

比如眼下。

滕头告诉道:

宋福生,本地知名书院这个,你也不是本地人,就不提这点了。

但如果你是读书人,且能拿出你是读书人的文书类证明,看见没,对面有个“高升店”,是半公款半私人性质,国家给补贴的那种店。

你带着家小去那里住宿,吃馒头都比这面少一半钱。

宋福生愣了下,愣完就抱拳郑重致谢。人家明明可以不用提点他,反正是外地人也不知。

滕头笑了下:“去吧,对面的店铺更适合你们。”

另一个领队看到宋福生经过官道,直奔高升店去了,他无语又无奈,手心拍着手背质问滕领队:“你这是为啥呀,他们花的再少,就算住柴房,咱们也能分得一半钱。”

滕领队笑着说,赚他们的没意思,哥几个要是气不过,从我的里头扣,行了吧?

“行什么啊,我又不是那意思,唉,咱们也得过年不是!”

那位借姑姐光的小媳妇指着宋福生背影又问了:“嗳?那伙推车的人,怎么有人去对面?对面总不会也是商人住的店吧。”

正好这位领队火气大,被滕头气的:“呵,他是去对面高升店,读书人住的店,人家是童生,你是啊?你们这里谁是,站出来给我瞧瞧,也可以去嘛。”

马老太半张着嘴,又愣又想笑。

合着,这老些有钱人,一个个又买马又买牛的,里面愣是没有读书的?员外爷,员外爷你那么大官,官是用银子捐的呀。

员外爷的老伴抹眼泪:“我家老二是读书人,没了。”

跟着有两家女人也哭了,哭着说他们家也有读书人,也是逃荒路上没了。

领队的来劲了,嘲讽地嘀咕:“死了你们说啥,我还以为这里有秀才公和举人老爷呢,那我可不敢让他叫我官爷,我还得对人家抱抱拳呐。”

与此同时,宋福生冲道那面的大家伙挥手喊道:“过来。”

哎呀,大伙立即挺直了腰板。

当然了,不是按照“九族”理论,都能花半吊钱就住进标准间,也就是古代的人字号房。

是只宋福生的一大家子人能住,马老太他们这些家人能住。

但是店家同意,可以给其余的人,免费提供柴房、马圈。只是想烧热水,得你们自己来。

第一百三十一章一更

马老太站在高升店门前,仰头望着那幌子。

她不认识上面的字,但看着那飘扬的幌子当即鼻头一酸,感慨万千地哭了。

宋福财和宋福喜,包括大姐宋银凤,这一刻真真正正借了读书人的光,只觉得以前为供三弟吃的种种苦,值。

宋福生的大伯也眼圈通红,激动的手抖,让大伯娘发现了。

大伯娘小声嘀咕:“你这是为么。这要是你亲儿子,我看你都得激动的见阎王。”

“你懂个屁,个不知四六的!”大伯在这一瞬,甚至有些怪罪老妻。

以前,不到外面,眼皮子浅。

现在到了外面,才意识到福生,他的亲侄子,难怪阿爹会偏心这个孙子,只有福生才会给他老宋家光宗耀祖。

宋里正紧紧拉着宋福生的手:“福生。”

他此情此景,很想和宋福生聊一下他的思想感情。

可宋福生却和他谈现实问题:“阿爷,人家不要银钱给咱提供柴房和马圈,热水柴火也让随便用,咱不能一文不花。我就花了半吊钱订了一间房,您老选选人,带着年纪大的和小娃子们进去住吧。”

“不中,不中啊!”宋里正激动的不行:“就福生你一家进去住。你是读书人,你怎么能睡柴房,往后,让人晓得笑话。”

大伙也七嘴八舌不让宋福生睡柴房和马圈,并且一个个脸上的表情那是相当自豪和精神,就像今晚这件事,给他们带来了多大荣耀似的。

宋福生无奈地笑,说你们以为那些人家里就没有读书人吗?有,家里条件越好的越重视读书。

那些家的小子们,备不住比我学问还好。

只是我比他们年长、也比他们幸运。我赶上了科举最后那两届,弄了一童生当。

而他们,就算读的书再多,就算是有状元之才也没试可考而已。再一个,又不是本地人,没有在这地方书院读书的私印,才不能享受读书人的待遇。要不然啊,人家一家里都能出来十个八个念书的。

大伙不听那个,不听不听。

大伙就看实际的,实际情况是读书人很少,这一行队伍里,那些家那么有钱也不如宋福生,宋福生能赶上最后两届拿下文凭,管是啥文凭呢,就是厉害极了,毕竟运气也是软实力嘛。

反正死活让宋福生住标间。

宋福生没招了,和妻子对视一眼,都没敢看老娘,反正他自己的家自己当,背着大伙又交了半吊钱,又开了一间房。

银钱都交了,又不给退。

宋里正心疼胆疼、多花半吊钱让他浑身疼,很不开心地安排:“福生他大伯,还有那几个受刀伤的,都跟我进房睡,你们打地铺,我带这些娃子们,你们女人家都心搁肚里吧,我能带好娃子。”

福生他大伯既不是小娃子,也没受刀伤,点名能点到他,有幸进标间混上打地铺,纯属是冲宋福生面子。

宋福生也在安排他自己的房间,让宋茯苓、钱佩英、带着米寿挤一张床,老娘、田老太太、宋金宝挤一张床。

房间里有个踏,和店家一顿说好话,又给搬来一个踏,俩踏和在一起,大丫二丫身子紧紧挨着躺那上面了。

望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