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言情小说 - 清穿之德妃日常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208

分卷阅读208

    出身等级断人,反而说“约莫配得”。世宗皇帝弃她而取董鄂氏,真是时也运也命也。

“她小小年纪哪里敢跟长辈比,这都因为是您偏爱她的缘故。那孩子臣妾也见过,单论根基相貌,不算辱没。”

太后有些激动地握住了她的手:“你能这样想真是五公主的福气。咱们婆媳关起门来说话儿,有时候想想,你说女人图个什么呢,就是打下一座江山来,也不过分一间屋子给你住着,出不得宫跑不得马养不得孩子,金屋银婢供着个木头人儿。哀家倒觉着有个贴心人说说话就足矣。”

绣瑜满头问号。理儿是这个理儿没错,可太后娘娘您是不是弄反了关系?我才是孩子她娘,不应该我劝您成全吗?

“皇祖母当真这样说?”

傍晚,绣瑜屏退左右,把女儿叫到身边来转述皇太后的话。她抚摩着女儿细腻的脖颈一时思绪万千。

九儿突然俯身把脸埋在她腿上,无声流泪。六姐走之前送书给她的时候说,这么多姐妹,就她是个有福气的。原来这福气不仅在母亲位份高、赏赐多,更在于有人肯定她的爱好、性情与选择。

可这份肯定是皇太后苦了一辈子才得出来的感悟,也是额娘入宫为妃这么多年才悟出的道理。她生而为女,既不能长久地在长辈膝下承欢以解她们之忧,也不能像四哥六哥一样出入朝堂沙场给她们争光,甚至不能指望用她的婚事拉拢朝堂势力。

空有一身才情,安享母兄偏爱,却于室于家无助。九儿想着抱紧了额娘的腿,低声呜咽逐渐转变为放声大哭。

这声音惊动了楼下住着的瑚图玲阿,也惊动了正在jiejie房内玩耍的十三十四。姐弟三人对视一眼,抱着看九姐笑话的心态悄悄摸上楼来,当然被绣瑜安排在廊上的嬷嬷逮个正着。

门外宫人轻咳两声,笑着通报:“十二格格和两位爷来了。”

九儿转过身去不理人了。

十三十四对五台山的事一无所知。十四上去就嘲笑jiejie哭鼻子,结果话说得急惹恼了九儿,被额娘按在膝上拧嘴。

被他这样一闹,九儿心里那点感伤早就烟消云散了,只剩下调1教欠揍小弟的冲动。此时宫人来报:“皇上召娘娘和两位阿哥去御船上见驾。“

绣瑜忙赶了两个小的回去换衣裳,谴退左右,抓紧时间对九儿说:“此事额娘尚未跟你皇阿玛提过,你知道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告诉你吗?”

九儿愣了一下,茫然摇头。是啊,皇阿玛的态度尚且是一道难关,依照额娘稳妥的作风,怎么会给人以希望又不能十拿九稳呢?

绣瑜摸着女儿的脸,难得厉声道:“额娘和皇祖母愿意豁出脸面为你勉力一试,可你也要记得自己的身份。你是爱新觉罗家的女儿,堂堂的和硕公主,不论成与不成,日后嫁与何人,都不要堕了自己的志气,更不得为此毁伤身体!”

九儿拧着眉头,不解极了:“怎么会?女儿还有您,有皇祖母,有兄弟meimei,何以至此呢?”她本来就是满族女儿,往前四五十年她的姑姑奶奶们那一代,还流行瞧上哪家年轻汉子就约了小姐妹上门唱歌呢!她虽然饱读诗书,也不认可汉人那套“磐石蒲苇”的做法呀。

绣瑜暂且按下心中所想,起身去了。

康熙叫她,原来是瞧了十四抄的一篇,诧异非常,故而邀她一起鉴赏:“老十四的字单个瞧着不显,提勾锋锐,用笔简略,字形狭长,转折处过于奇巧。可是如今这通篇写下来倒有些化繁为简,气势如虹之感。”

他满意地连连点头,一副迫切需要共鸣的样子。然而绣瑜实在不知这个哏该怎么捧,她艰难地说:“老十四的字不是打小就这个样子吗?”

您是有多久没认真检查过儿子的作业了啊?

绣瑜转念一想,便恍然大悟。满宫里的人都知道康熙喜欢董书,十四的柳字放在一堆漂亮的董书中,当然不抢眼。估摸着康熙今天心情好,才觉得特立独行也是一种美。

她赶紧又笑着补充道:“不过臣妾向来不长于书法,听您这么一说,好像又有些不同。比如这个熙字底下四点,臣妾记得老四喜欢点上很深的四个墨点儿,老十四写的却颇多连笔,倒像个一字。”

康熙这才满意地点头,得寸进尺地踩了她一脚:“老六别的都好,就是这笔字随了你了,可惜。传旨,朕准备弃舟登岸,白龙鱼服前往黄河沿岸视察河堤情况。”又问:“德妃可要同行?十四阿哥也去。”

绣瑜愣了一下,险些砸了手里的镇纸。单独行动!身边少于两个包子!自打九儿出生之后,不,自打来这里以后,她好像从来没有这样出行过。

作者有话要说:

今天读胤祯在青海战场上写给康熙的奏折被苏了一脸。基本上可以看到,去的前一年还是个话痨,每篇都要唠唠叨叨写很多,而且什么想皇阿玛了,家中是否安好之类的也都写上=。=有一次康熙直接批“尔之所奏冗长”。第二年,就完全是杀伐果断,说一不二了。

九儿的事情先按照原本的计划写吧。只能跟大家说,皇家不会有恋爱脑公主。

第139章

1

绣瑜为自个儿不会骑马担忧了一夜,然而康熙此次巡堤并非骑马巡视,而是要扮作平民百姓,往城外踏春游玩。康熙这个年纪,带着一群年轻侍卫游春很容易引起暧昧的误会,还是老婆儿子正常点。

他明显不是第一次干这事了,通身的帝王气息收放自如。一身灰袍皂靴,表情柔和的时候,众人差点不敢认。

绣瑜头一次穿普通百姓的短袄和马面裙,在客栈的铜镜前梳头,差点挽偏了燕翅。头上的珠翠少于半斤,手上没了戒指指甲套,她竟不自在起来。尤其是康熙顺手折了窗前的栀子花别在她鬓边的时候,她还躲闪了一瞬。

以往数遍满宫妃嫔,她是最不怕素颜出现在皇帝面前的,可如今早就不是她容色最佳的时候了。

幸好打扮妥当迫不及待冲进来的十四冲散了这股尴尬。一家三口,看上去最气势不凡的居然是这个小儿子。许是因为幼儿的打扮简单,纵然是皇子也不过在配饰上下些功夫,十四又长得白白嫩嫩,天然的一股傲慢神色,昂首挺胸往那儿一站,怎么也不像寻常百姓家里的孩子。

绣瑜看得皱眉:“要不臣妾带他在知府衙门等候,别误了您的大事。”

十四不服气,他知道最终做主的还是康熙,故而只昂首跟皇帝对视,斩钉截铁地说:“儿子不会误事的!”

康熙顿觉耳目一新,颇为诧异地打量他。以往他总觉得十四被养得娇惯,与老九仿佛,遇到这种事该拉着父母撒娇痴缠才是,没想到横是横了点,但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