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送君千里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18

分卷阅读18

    延几日,大部队就能和共\匪决战,谁知道……唉!”

林斐笑道:“共\匪很狡猾,就是抓住了这个空子。”

黄克反驳道:“那也要有空子可钻啊。他确实倒霉,守势不佳,但是敌匪出其不意,合围速度快,才是制胜的关键!”

听到这里,阮君烈有些不痛快。

阮君烈插嘴道:“本来是个好法子,积聚对方火力。谁料到孤军退守山地,物资匮乏,火炮的俯角优势不在,全受匪方的辖制。这种情况,如何取胜?拖了那么久,也不见援军的影子。哪里是被共\匪打死,全是不团结的关系!”

黄克听了,也不否认。

黄克阐述一番,依然认为战术错误是失败的原因。

阮君烈不同意,坚持认为战术没错,错的是诸位将领各自为阵,白白贻误战机。

在座的只有他们两个领兵,其他人也不好打断。

辩论一番,谁也不能说服谁。

两个只好喝一杯,各自歇下。

阮君烈低着头,开始想自己的心思。

国民`党内派系林立,各人都把自己的部队看得都很重。

七十四师本身是重装部队,谁都以为他们会赢,结果居然撑不住,众人大呼岂有此理。

别说想不到,就算知道了,各师团也不见得乐意去救他。

阮君烈暗自思量,倘若是他自己在侧,是否会星夜兼程,赶去救援?

尽管他刚才慷慨陈词,猛烈抨击怯者裹足,任其牺牲,但是……

阮君烈扪心自问:倘若救援与自己派系不同的部队,损兵折将,到底有没有意义?七十四师条件优越,尚且难以支撑,去了万一全军覆没,可怎么办?

旁人很可能作壁上观,踩着自己的尸体,独占功劳,到底要不要救?

阮君烈暗叹一口气。

想到这里,阮君烈忍不住想起叶鸿生。

不晓得换成叶鸿生,他会怎么做……

阮君烈放下酒杯,遥想起来。

叶鸿生曾经救过他,当时,他们已经不在一个军团里。

叶鸿生去救他,说是感念阮公的恩情。

阮君烈知道,这不过是一种说辞。

他父亲领过兵,笼络过很多人,不是每个人都对他这么好。

叶鸿生不希望自己变成一个施恩的人,反而要做一个感恩的人,让他心里好受。

阮君烈心想,叶鸿生遇到这种情况,会怎么做呢?对自己没有任何帮助,救还是不救?

阮君烈回忆过去,又想起叶鸿生做过的一件事。

抗战初期,叶鸿生被派到前线,去当副官。

敌机狂轰滥炸,炮火连天。

叶鸿生的上司是个贪生怕死的人。他跑到指挥部一看,发现位置太靠前,惊慌失措,怕被日军炸死,竟至一个团的士兵于不顾,年轻的副官也丢下,跑到后勤区去了。

叶鸿生只好自己指挥。

上司怕他捅出漏子,叮嘱他一天只准发五十炮,弹药有限,不准发多了,务必顶半个月。

叶鸿生十分为难。

又要马儿跑,又不给草料。

这种艰难的情况下,叶鸿生仍然没有撤退。

他写了一封绝笔信,投书给阮君烈。

叶鸿生在信中说:“敌军攻势持久,前途难卜。若阵地尚存,我当生还,若阵地失守,我也就战死疆场,再无见面之期。子然,来日抗战胜利,你已成名将,乘船过江之时,看见两岸起伏的松涛,便是我来见你……”

阮君烈接到信,既惊讶又悲痛。

阮君烈认为上司如此不堪,叶鸿生的牺牲太不值得。

除信之外,叶鸿生还送了他一样礼物,作为纪念。

叶鸿生的部队与空军协同作战,打下几架日军飞机。

叶鸿生用飞机的残骸做了一条马鞭,送给阮君烈。

他在信中写道:“子然,我没有什么留给你。这件东西是我自己做的,送给你,助你在未来的战役中尽显英雄气概!”

阮君烈感动得无以言表。

那条马鞭他爱不释手,一直随身携带,直到在战场中损坏。

当时,他以为叶鸿生要死了,心中难过得很。

没想到,叶鸿生不仅没有战死,还把上司等回去了。

叶鸿生也给上司写了一封绝笔信。这位长官接到信,深感羞愧,重新回到部队,呆在最靠后的地方。

他们顶住一个月的炮火,胜利完成任务。

上面下来嘉奖,没有落到叶鸿生头上。

这种结局,叶鸿生居然也接受了。

当时,阮君烈心中只觉得窝火,为他不值。

后来,在叶鸿生救援他的那一次,他才发现叶鸿生在军中的威望有多么高。

那时节,撤兵的命令下来,兵败如山倒。

日军在后面追打他们。

阮君烈命令自己的部下断后抵挡。

士兵死也不肯上炮台,说:“军长你不如打死我!”

炮台烫得要命,准头也不好。

一地都是血。

士兵们累了,失去战意。

阮君烈不能违逆军心,逼着士兵送死,只好带他们努力逃命。

当叶鸿生赶到时,发现据点被占,流弹不断飞来。

叶鸿生下令去抢炮台,士兵马上就去了。

阮君烈的心受到剧烈震撼。

大家是同袍战友,都对敌军充满仇恨,但是这种明显的牺牲精神,十分罕见。

“不成功便成仁”口号是这样喊的,但是人非圣贤,都是爹生娘养的,还是惜命。

阮君烈见过不少英勇的战士,但是很少有如此整齐划一的队伍。

叶鸿生带的兵也没什么不同,都是寒门子弟,看起来素质高不到哪里,但是特别英勇,身上好像焕发出一种光芒,像青霜一样熠熠生辉。

交火之前,叶鸿生帮阮君烈牵马,让他的部队走过木桥。

按照常理,出兵援救另一支队伍的人马,已经是莫大的恩惠,居然还让他们先走?自己打?

士兵不哗变都没道理。

但是叶鸿生的队伍很安分。

叶鸿生跳下马,亲自挽住缰绳,带阮君烈过桥。

士兵们两边分开,对着阮君烈和他的部队敬礼。

他们的目光中充满的敬意。

阮君烈明白,这些注目礼不是给他的,是给他们的长官——叶鸿生的。

叶鸿生敬重他,他就被士兵一并敬重了。

原来在国军里面,除了他之外,还有很多人欣赏叶鸿生。只不过他们不是军官总长,是普通的士兵。

叶鸿生在士兵中人望很高,受到成千上万人的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