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耽美小说 - 质子为皇[重生]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179

分卷阅读179

    了好一会,才冷笑一声:“所以,诸位的意思,是阿兄有本事让昭王臣服,为其所用,朕却没有本事让昭王臣服,为我所用吗?”顿了顿,谢容英又道,“还是说,那个昭王,朕的远哥,他根本从来都没有将朕放在眼中,所以,根本就不会臣服于朕,甘心为朕所用?”

四相心中暗叫不好,只能将事情掰开来碾碎了讲给谢容英听,只恨这谢容英比起谢含英来,着实愚笨了太多,让他们许多事情,连含蓄些说,都不敢——唯恐谢容英听不懂。

谢容英听罢,脸色却更难看了起来。

半晌,他才盯着四相,道:“所以,现下是朕要依靠昭王了么?”

四相亦不知该说些甚么。

先帝在时,很能镇得住场子,也因与昭王感情极好,是以愿意将整个后背都交给昭王,并给了昭王极大的权力。

可是现在,昭王最初是愿意忠心辅佐新帝的,然而新帝回报给昭王的却并非是信任,就连他们四相,也将之前昭王的忠心当做了毫无原则的愚忠,现下的昭王,却未必愿意就这样平白无故的回馈给新帝以忠心了。

“时移世易。”颜相轻轻一叹,低声道,“圣人只需与他虚与委蛇,尔后静待来日。”

颜相的话一说完,谢相三人皆瞪向他。

颜相苦笑一声,半点不露怯的回看向三人。

没有办法了。以这位新帝的脑袋,他们现下也就只有用这个理由,让新帝对昭王服软,并对昭王示好。若不这般说,这位新帝,根本就会立刻将昭王越推越远。

可是,新帝已然没有任何的依靠。他们不能让新帝这样做。

至于这位新帝当真采纳了颜相的建议,将昭王当做是一个先利用待利用完了再扔的存在,那么,将来新帝当真要舍弃昭王时,四相却也不能再为昭王说话。

只能叹一句昭王运气不好,碰上的不是先帝,而是新帝。

虽说有些对不住昭王,但是,若不如此,他们当真是教不好这位新帝。是以……他们也只能叹一句无奈,不得不让昭王顶了这样一顶心怀不轨的帽子。

新帝谢容英听得这些话,神色尤其复杂。

他心中想,果然,他没有料错。谢远果真是早有反心,只是这些丞相被谢远从前的面目所扰,一时间不曾猜到谢远的心思。直到今日,这些人才终于和他一样,猜到了谢远真正的叵测居心。

想到此处,谢容英的心反而安定了下来。

他很是认真的看向四相,道:“朕已明了昭王的司马昭之心,将来,在朕羽翼丰满之前,都不会在昭王面前露出行迹。”他神色略微复杂和沉重,“忍辱负重四个字,朕,明白。”

谢相闻得此言,转头狠狠瞪了颜相一眼。

颜相摸摸鼻子,心中却想,不这样,又能如何呢?这位圣人原本就容不下昭王,现下,他只不过是为圣人寻了一个容不下昭王的理由。而在这个理由之外,这位圣人只要肯做一个合格的帝王,于天下,于他们来说,也就足矣。

至于那个昭王……

每一个帝王背后,都是踩着无数的尸骨走来的。昭王,只是那些尸骨之一而已。

这厢谢容英已然将谢远当做了“恶人”,并下定决心要隐忍下来,先依靠谢远除去定、敬二王,然后再想方设法除去谢远,为此,谢容英甚至让自己变得格外清醒和聪明。

而另一厢,谢远与诸臣一同去长安城里的茶楼喝了茶,又一同用了一顿膳。不少臣子在发现这位昭王不但英武非常,战功赫赫,就连文采也是格外的出色后,不禁对谢远好感更甚。

——毕竟,无论如何,昭王七岁献册书与远山先生,令天下文人得以携带轻便册书,读书越发方便;永和帝继位之初,昭王献晒盐之法于帝,盐价大降,令天下百姓受益;后又以考试取官,使寒门子得以有做官的机会……如是种种之下,其余武将暂且不提,但是,诸多文人对这位昭王的印象却是极好的。

待到真正和这位昭王说上话,再发现这位昭王年幼聪慧过人的名声果然是真的后,不少文人都甚是遗憾昭王乃是藩王,他们虽对昭王印象极好,也一同用了膳,但是,昭王毕竟是藩王,他们乃是朝廷臣子,自然也就不好和昭王走得太近。

但是,在这些人心中,却是觉得,这位昭王,当真是文武全才的翩翩君子,真真不愧先帝将其视作君子。

只是可惜,如今这位新帝,心中似乎不是这样想的。

当晚,宫中果然传出圣旨,允敬王世子择吉日回藩地。

谢远当夜便着人给谢秋然收拾了东西,兄弟二人第一次同榻而眠。

谢秋然以为自己会高兴的睡不着觉。

结果,他的长兄见给他讲了三个故事催他睡觉而无果后,就开始考问他的功课……于是,谢秋然很快就沉沉的睡了过去。

翌日一早,谢远带着谢秋然进宫给新帝辞别,尔后,就亲自送谢秋然出长安,目送着谢秋然以及随身三百名侍卫,一路北行。

宫中。

谢容英则是在听取了四相的诸多意见后,想了想,觉得这些意见还不够。

他还要对谢远“示好”更多一些。

只是,谢容英着实想不到其他的主意,也不愿意在四相面前露怯,于是,他在自己的宫中徘徊许久,想了想,于是朝着太后高氏的宫中走了过去。

第101章

其实四相已然给了谢容英很好的建议。

四相以为,昭王虽显露出了一些强硬,可是,昭王毕竟是受过君臣之礼熏陶之人,又受了元朔帝与永和帝诸多恩惠,甚至永和帝临终之前,还拉着昭王与新帝的手,令昭王与新帝可以互相信任。

这种情形下,昭王前日所作所为,大约仅仅是愤慨之下的一时冲动罢了。

既是一时冲动,那么,新帝只要将其冲动的根源解决了,那么,也就能重新令昭王心意回转。

而昭王当日之所以会动怒,就是因太后高氏那番要斩杀敬王之子,将其头颅悬于城墙之上的话。

虽说高氏乃是太后,但是,无论换了谁,听了这等话,若是还要隐忍不发,才会真正的令人心惊胆战。

因此孟相便开口劝谢容英道:“圣人不若令太后于宫中休养,再赏赐昭王诸多好物,将昭王的两位嫡姐,册封公主,如此,也算是对变相的对昭王服软。昭王聪慧,且顾念亲情,闻得此言,必然会知晓圣人心意,不会再闹。”

张相亦道:“孟相所言正是。彼时